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树典型立样板 推广农民合作社实践经验

“广东省十大最具潜力农民合作社”“广东省十佳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名单揭晓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12月07日版次:12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黄智饶、江门市副市长赖艳芬等为“广东省十佳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颁奖。

  乐昌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分拣水果。

  “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行业机构共同建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延伸服务能力、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生产效率,非常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十分值得推广!”开平市永晖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发展模式,让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罗必良发出了上述感叹。
  12月2日至3日,“广东省十大最具潜力农民合作社”暨“广东省十佳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评选活动现场评审会及颁奖仪式在江门举行。评审会上,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使尽浑身解数,对自家合作社、企业发展成果如数家珍,全面展现各自的服务成效、发展模式,只为赢得评选活动的最终胜利。
  经过一番激烈比拼与角逐,乐昌市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等十家农民合作社,以及开平市永晖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十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在网络评选和现场评审中脱颖而出,分别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广东省十大最具潜力农民合作社”与“广东省十佳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A
树 立 典 型
寻找最具潜力农民合作社
  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指导经济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十大最具潜力农民合作社”暨“广东省十佳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评选活动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社共同举办。
  活动旨在贯彻农业农村部部署,充分发掘广东省农民合作社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发展潜力与实践经验。“通过评选,我们希望可以树立广东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典型样板,推广其优秀发展模式、运营机制,推动全省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说。
  自今年8月底评选活动启动以来,评选活动收到了来自生产托管、农资流通、农产品销售、农机服务、农技指导、农业金融、农业担保等多个涉农领域的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踊跃申请。经过报名、推荐、初选及网络投票等多个环节,评选活动最终从全省范围内筛选出了26家极具发展潜力的农民合作社和19家优秀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进入到最后的现场评审环节。
B
全 力 火 拼
使出浑身解数,展示独特优势
  评审现场,气氛持续升温,候选代表大都胸有成竹、信心满满,站在台上向现场评委展示优势。为吸引专家评委的注意力,来自全省各地的26家农民合作社和19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可谓使劲浑身解数,争分夺秒地将各自在“助力农民致富增收、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的独特举措与发展成果全面展示出来。
  “自从合作社在双水成立后,双水镇的村民如果在市里买房,售楼小姐都会搭话问,你是不是在双水镇种了黄皮甘蔗。”评审现场,江门市新会区水润果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黎锡强着重介绍了该社在开辟黄皮甘蔗销路,带动农户社员增收的显著成果。
  据悉,受制于销售渠道闭塞、甘蔗品质不稳定等因素,当地出产的甘蔗以往每斤只能卖到2毛至4毛的低价,这让种甘蔗的村民过得十分苦闷。但在2011年后,黎锡强作为“蔗农的儿子”,从青岛返回家乡,与当地农户共同创办了合作社。“合作社通过集合农户社员的集体力量,实施改良技术提升甘蔗品质、开拓渠道发展电子商务,改进设备开发精深加工、创立‘黎田邑亩’果蔗品牌等措施,帮村民们走出了一条‘甜蜜致富路’。”黎锡强说,在合作社的联合带动下,从最开始的每斤2毛钱,到后来每斤2块钱,双水的黄皮果蔗打了一个翻身仗,以往滞销的黄皮果蔗如今成为致富果,当地蔗农不仅靠种甘蔗买了车,还在市里买了房。“在双水种甘蔗已成为当地富裕农户的标签之一。”
  在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区燊之源罗汉松专业合作社则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组织种植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原先无组织、松散型的种植户有效地联合起来,实施组织化管理。“无论是土地集中,还是人员组织、政策帮扶,合作社都比较占优势”,该社理事长曾令华告诉记者,合作社的发展空间比公司大。以广州市白云区燊之源罗汉松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从农产品种植的前期规划、购买种苗、实行科学施灌、造型设计、规范种植管理到罗汉松成型以后的统一收购,统一负责销售等方面进行有计划的科学指导和管理实施,创造更多符合多样化市场需求的罗汉松造型,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并有效地解决了销路问题,从根本上促进了种植农户增产增收。“这样一来,合作社可以掌握信息资源,并教授、指导各位农户社员种出下游企业、客户想要的罗汉松。”
  在协助“三农”融资方面,作为广东省内唯一一个政策农业信贷担保平台,广东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持续聚焦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规模经营主体,以政策性担保服务、优惠贷款利率,助其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广东农担的担保扶持下,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信贷成本不超过8%,大大降低了‘三农’融资的难度,减轻其融资压力。”据广东农担业务经理徐一彬介绍,目前为给“三农”提供更精细化的精准农担服务,广东农担还根据不同涉农产业的生产流程、产出周期等特性,分别开设了生猪保、金稻保、金柚保、茶叶保、陈皮保、海鲈保等八类“粤农担·特色保”系列产品,让农担服务更“接地气”,更能戳中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痛点”,以特色服务打通“三农融资堵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底,广东农担已累计担保放款4020笔,合计金额41.3亿元,在保项目2920笔,合计金额29.5亿元,政策性业务占比98.81%。
C
持 续 培 育
长期跟踪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指导经济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9年9月,广东省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4.73万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40家,省级示范社1538家。
  其中,合作类型不断丰富,规范程度进一步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广东农民合作社深度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2019年,有430家农民合作社成为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的建设主体,占主体总数的43%。”
  在该负责人看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此,举办本次评选活动过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深入解剖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案例,并对入选合作社长期跟踪,研究分析制约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深层原因和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与此同时,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还将围绕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实施规范提升行动,在提升规范化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强试点示范引领和产业带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强化服务支撑等方面推动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南方农村报记者 郑展能 李锦泳 闫毅真 通讯员 肖玉军 卢广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