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国家荔枝良种攻关不断优化品种结构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12月28日版次:08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少泽

  荔枝产业是华南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成为该区域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是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目前,荔枝产业发展面临着品种结构失衡的问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荔枝良种攻关首席专家胡桂兵表示,早期重规模、轻品质的盲目发展导致低效品种比例过高,同一品种区域集中问题突出,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不合理等已成为荔枝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018年6月28日,广东省牵头联合广西、福建、海南、四川、云南、贵州共7省的20家科企单位成立荔枝良种重大科研攻关联合体。不到两年时间,良种攻关组不仅构建了荔枝高效育种体系,搭建荔枝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育种技术创新、种质创制、品种试验平台,而且选育了“红脆糯”、“红巨人”等一批性状优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改善了品种结构,为荔枝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育新优品种,调整荔枝结构
  近年来,广东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荔枝产业发展,加之果农积极性高涨,营销、加工、物流等产业链环节也纷纷助力,荔枝产业向好发展,但仍旧存在一些荔枝品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创制优质、丰产、不同熟期、抗逆等荔枝新种质,培育符合产业需求的优质品种迫在眉睫。
  胡桂兵介绍,近两年攻关团队发挥荔枝良种重大科研攻合关联体成员单位的区域优势,不断加强荔枝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发掘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材料,包括含有高产、耐贮、抗病等优异基因的资源,建立高效表型鉴定平台。
  据了解,目前攻关团队已通过优化亲本组合,配制荔枝品种内和属间杂交育种组合20个,培育出杂交苗4424株。以荔枝为母本,以龙眼和红毛丹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为拓展荔枝基因资源创制新种质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种质资源不断创制,品种培育也收获颇丰。攻关团队培育出“红巨人”和“红脆糯”2个优质新品种,“桂爽”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鉴定,“观音绿”通过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现场鉴定;而筛选出的“井岗红糯”、“岭丰糯”、“观音绿”、“马贵荔”、“冰荔(红蜜荔)”等5个品种也成为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换代荔枝品种,大大改善了荔枝品种结构。
  此外,攻关团队先后有7个荔枝新品种申请新品种权保护,一大批优株(系)被选育出来,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宣传引导,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培育出优质荔枝新品种,只有通过示范推广得到种植户认可,才能真正的缓解荔枝品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不断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国家荔枝良种攻关单位做了大量工作。”胡桂兵告诉记者,通过在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建立以高接换种为主的荔枝品种结构调整试验示范点15个以上,筛选出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换代荔枝品种,然后通过网络培训、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强力推动大规模的品种结构调整技术运用。
  “观摩会不仅仅看的是品种,还是学习品种配套技术的好机会。”阳江市农村盛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补建华告诉记者,攻关团队还配套示范推广荔枝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为良种的推广提供配套技术支撑。
  据了解,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方面,攻关团队共开展了技术培训近30场,受训人数3400多人次,推广良种40余万亩,促进荔枝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