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柑橘浮皮与枯水卖不起价,怎么办?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1月14日版次:07

  柑橘浮皮果。

  浮皮、枯水、粒化是柑橘类果实在成熟和采摘后贮藏期间常发生的生理病害,严重影响着果实的品质和贮藏性能。
  浮皮最明显的特征是果皮肿大,这是由于原本连接外果皮与果肉间的白皮层断开了,并出现了较大的间隙。发生浮皮后的柑橘除去外观品质受损外,其风味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变得味淡甚至发酸。
  枯水指柑橘果实失质量明显,囊瓣变厚变硬、营养物质大量减少、果汁减少、甜香味丧失等现象,主要发生在柚类、甜橙类及部分宽皮柑橘上。粒化主要表现为果肉组织逐渐变硬,并发生木质化现象,汁胞异常膨大,果肉中的果汁减少,汁味变淡,口感变差,直接导致果实的食用价值降低。浮皮与枯水的发生机制不同,应看作两类不同的生理病害。前者是由于白皮层裂隙,后者是因果肉组织的衰老及果皮组织的相对再生所致。浮皮的出现会加重枯水发生(在宽皮柑橘上特别明显)。因为浮皮后果肉与果皮链接断开后,会诱导果肉细胞中木质素会大量合成,以增强抗病害和逆境的能力。此外,果肉中水分被束缚于凝胶中,因无氧呼吸增强后果实内部的糖和酸被大量消耗,最终果汁减少、风味丧失,浮皮、枯水相伴而生。
  枯水与粒化是什么关系?实际上粒化是枯水的一种表型。
  一般来说,枯水汁胞有两种特征,一种表现为汁胞变硬、变大、变空、少汁、汁胞壁变厚,称为粒化型枯水;而另一种表现为汁胞萎缩、崩裂、少汁,称为萎缩型枯水。二者在枯水果实中会分别或同时出现,而粒化的表现更为直观。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浮皮≠枯水,浮皮会加重枯水的发生,粒化是枯水的一种。四个因素引起柑橘浮皮与枯水。
  一是品种因素。易剥皮的宽皮柑橘类浮皮果多;柚类、甜橙类及部分宽皮柑橘易枯水。
  二是气候因素。膨果期干旱少雨,着色期遇雨,会加重浮皮与枯水的发生。遇霜冻后,易诱发枯水。
  三是树体因素。主要是矿质元素供给与内源激素平衡问题,如氮、钾、硼过高,钙、锌水平低时易发生浮皮与枯水;果皮中乙烯、细胞分裂素水平高时,易出浮皮果、枯水果。
  四是管理因素。施肥水平、外源激素的施用、盖膜、采收时间等,如偏施氮肥、920打太猛出粗皮果、果型大的砂糖橘盖膜时间长采收晚等。
  如何预防柑橘浮皮与枯水?一是合理负载。科学供肥,果期注重中微量元素的补充,稳果后补好钙,可喷施钙源库或盖世美;膨果后期控氮,可喷施零氮全营养的红库叶面肥。二是合理使用调节剂。转色期遇雨及时排,秋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三是适时采收。盖膜园依据果型分批采收,大果先采早出。
□农财网柑桔通
  柑橘浮皮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