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云安2276个喇叭织网 乡村防疫宣传无盲区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3月05日版次:04

  志愿者一手拖音响,一手派发宣传册,开展防疫宣传。

  南方农村报记者 欧阳胜勇
实习生 伍思懿
通讯员 胡鸿 张英达

  小小喇叭,是广场舞大妈的“核心装备”、菜蔬果农的“揽客器”、商场超市的“促销利器”……而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云浮市云城区利用2276个喇叭(音响),构建起全覆盖、立体式的疫情防控宣传网,奏响阻击疫情的“大合音”。2276个大小喇叭(音响)在各村、社区响起后,喜宴聚餐取消了数千桌,串门走亲的情况没有了,疫情防控线愈加坚实。
“村言村语”宣传科学防疫
  “喂喂喂,在家里的,还在睡着的,在街上走来走去的,不管你在干什么,都同我竖起耳朵听清楚啦……”2月14日,一台手提音响加入到云城区委办防疫宣传的“作战序列”,接地气、易于理解的防疫宣传在天马社区啤酒街响了起来。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云城区想法设法打通防疫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利用农村大小喇叭等音频播放设备,在挂横幅、放视频、贴漫画、写大字、发传单等方式的基础上,从“给你看”延伸到“话你知”,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向各村各户传播科学防疫、全民防疫的声音。
  喇叭里的话有的苦口婆心,有的不留情面,有的风趣生动,力求用朴实、直白、有效的“村言村语”让村(居)民提高防范意识,筑起乡村、社区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
广场舞喇叭定点“上岗”
  高峰街道东方村委碧桂园小区肖阿姨作为周边广场舞的“发起人”,她的音响何时响一直是村委干部、小区物业和周边居民“操心”的事情。因为疫情防控,肖阿姨的音响沉寂了一段时间,近日,她的音响又响起来了。“肖阿姨主动联系村委,将音响捐出来,放在小区固定位置,播放疫情防控宣传音频。”东方村党委书记黄丽洪说,昔日广场舞的“核心装备”如今变成疫情宣传的“定点宣传员”。
  像这样定点投放的喇叭(音响),在云城区随处可见。该区市场监管局在农贸市场(商场)、基层市场监管所门口投放了6个定点播放音响,循环广播防控知识;教育线口在各中小学投放、利用310个大小喇叭,引导学生和周边村(居)民加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腰古镇在全镇各村(居)委、自然村、防疫测温点共设置小喇叭130个,织细织密“宣传雷达网”,确保防疫政策知识宣传“村村能通”“户户能进”“人人能明”。
  这些喇叭形成一个个“宣传阵地”,以声音串联起一条条“宣传链”,共同交织成覆盖全区的疫情防控“宣传网”。
流动喇叭网格“补位”
  每天一大早,河口街道双上村委双上村小组长陈金龙戴好口罩,拿上小喇叭出发了。“大家注意了,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串门走亲戚,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居家多通风……”从大年初三起,陈金龙就带领党员、志愿者们,手握小喇叭,在双上村里穿梭,宣传防疫知识。
  在云城区各村,这样的流动宣传员、流动播放的喇叭声很常见。针对宣传车和定点喇叭覆盖不到的村组巷道,云城区调配了各式手持小喇叭和手拉音响,在各镇(街)成立流动宣传队,各村、社区召集志愿流动宣传员,请宣传队员们或拉着音响、或手持小喇叭,每天行走在网格区内,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听得进、记得住的乡音土话宣传疫情防控小知识。
  高峰街发动党员干部约150人组成“流动音响宣传队”,配备流动音响52只、流动小喇叭20只、流动宣传车2辆,采取“集中宣传+分散宣传”的方式,将防疫宣传覆盖全街;南盛镇组织10名志愿者成立“南盛圩镇宣传队”,配备5台手提音响,每天开展上门入户宣传,日均宣传覆盖2600人次。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不在意,没认识到新冠病毒这么厉害,但每天听到外面的小喇叭在喊不要出门、不要串门、多洗手,天天说、天天讲,我也意识到防范的重要性了。”云城街土门村村民陈昌庆说。“乡音亲切实在,听得懂、记得牢。”土门村委第一书记唐智灵说,尤其是能让村里不识字的老人一听就明白,是基层宣传的“必备利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