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选择优良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

专家线上支招广东丝苗米春耕生产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3月05日版次:07

  机械化在水稻种植中越来越普遍。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少泽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给广东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广东丝苗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口粮之一,春耕春种、稳产增产关系到地区粮食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当前“立春”、“雨水”已过,可农时不能耽误,广东丝苗米的复工复产成为一刻也耽误不得的大事。
  近日,由广东省委农办、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办指导,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广东农产品采购商联盟秘书处(广东省农业展览馆)、南方农村报主办,华农大丝苗米产业园承办的丝苗米论坛在腾讯会议室在线举行,邀请专家在线支招丝苗米品种选择、种植栽培管理技术、机械运用等内容,一同“抗疫情、保生产”。
早稻生产需选对品种
  “广东省长期保持种植双季稻的习惯,且以优质稻种植为主。”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理事长林青山介绍,早稻生产是我省春耕生产的重中之重。
  早在2月10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确保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如何积极响应号召,做好广东丝苗米产业,帮助种植户增长增收?广东华农大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农大种业”)总经理梁克勤认为,种植环境是基础,栽培是保证,但是选对品种是关键。
  林青山介绍,广东早稻生产存在一些限制因素。一方面,华南早季早籼稻生育期较短、成熟快,抽穗灌浆期温度高、昼夜温差小,营养物质不易积累,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较差,加工出米率较低,不利优质大米生产。另一方面,目前广东审定的高端优质品种数量少,且产量不高不稳、抗病抗倒性差,造成同质化严重、生产成本高和风险大,品种选择有限。
  据了解,广东丝苗米联盟在紧抓品种培育与示范推广方面初见成效。“目前,一方面在常规稻在保持高品质的基础上,提升产量、抗病和抗倒性;另一方面在杂交水稻保持高产抗病抗倒的基础上,提升稻米品质。”林青山介绍,代表品种有“19香”“青香优19香”“青香优033”“青香优丝苗”等,品质可与泰国茉莉香米相媲美,而且株型好、高产、综合抗性好。
  据了解,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华农大种业全面参与广东丝苗米产业园的项目,收集了省内外较有代表性的丝苗米品种44个,并在增城基地进行种植等工作。如今,“丝晶香19”“软华优金丝”等品种依托高产、优良的品质逐渐走向市场。
机械化提升早稻管理效率
  季节不等人,疫情的发生给丝苗米种植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华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室主任唐湘如看来,疫情给丝苗米种植的时间延迟,可能会给各个生育期管理带来了未知的影响。
  “假如香型丝苗米在灌浆期碰上高温,则十分不利于品质和香味的积累。”唐湘如说,今年,种植户一定要加强各个时期的栽培管理。
  唐湘如指出,今年春耕相较于去年比较早,要小心“倒春寒”天气对早稻苗期的影响,尤其是直播稻更应该根据天气做好防寒措施。“另外,广东年前(冬季)雨水较少,今年春季预计雨水量会增多,第一次施肥要深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唐湘如建议,也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包括提前预防稻瘟病、白叶枯等水稻主要病害,“记得在分蘖期和孕穗期重点喷施预防性的药物。”
  疫情防控,封村封路导致许多种植大户面临用工困难。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周志艳建议,早稻耕整地、播种、插秧等环节尽量采用机械操作,提升种植管理效率。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梅州市蕉岭县早稻种植对大量人工的依赖逐渐降低。”蕉岭丝苗米产业园代表、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崇文介绍,产业园本身就常年雇佣部分本地工人,与当地农户合作紧密,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做到了全员到岗,得以让蕉岭县的早稻春耕工作顺利进行。下一步,产业园将加强早稻田间管理,提升丝苗米产量和品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