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刘淑芬:日均助农销售60万斤土货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3月10日版次:07

  刘淑芬指导果农在家门口搭建起临时“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

■ 达人档案
  姓名:刘淑芬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
作物:“四季红”番石榴
经验做法:选种新品种,成立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疫情期间,积极采购和帮忙附近村庄农户产品对接市场,仅2月份就助力销售番石榴、沙糖橘等农产品450万斤。
  南方农村报记者 徐岩

  “大家加油,咱们快点装货,让车子早点出发,湖北的医生护士就能早点吃上。”3月5日早上8点多,在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的创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内,一群人在分拣、入袋、装箱、打包……广州创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创鲜”)董事长刘淑芬一边将装好箱的番石榴搬上车,一边给工人打气。疫情期间,创鲜的发货量不减反增,她通过手把手教农民线上销售,引导当地“全民抗疫”,共同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
驰援湖北15000斤水果
  从早忙到晚,这已成为刘淑芬复工以来的日常,配送中心所有人都在超负荷工作。
  3月5日,刘淑芬起得更早,她要先张罗当天发往湖北的农产品。为了保证农产品在送达湖北时依然新鲜,刘淑芬必须确保捐赠物资在中午前发车。“我们再难也没有抗疫前线难,什么订单着急,也没有保障抗疫前线着急。”一整个上午,刘淑芬都在协调采购商订单,带着员工打包装运。
  这次爱心行动由广州市增城区农业企业协会发起,得知消息后刘淑芬积极响应。特殊时期,很多种植户的农产品出现卖难。创鲜将助农与捐赠结合,立即采购了15000斤附近村民的番石榴和杨桃。最终,增城区农业企业协会共捐赠近50吨农产品,驰援湖北。
  创鲜在积极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的同时,还在呼吁更多企业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此前,创鲜已向增城区慈善会捐赠了一万元,向增城区增江街各村站防控检测岗捐赠384箱价值3万元番石榴,还帮忙农户销售滞销农产品100吨。
手把手教农民线上销售
  除了驰援抗疫一线,创鲜积极响应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广东农产品采购商联盟发出的“保供 稳价 安心”倡议,第一时间加入该数字平台,发挥自身的市场经营优势和利用自有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助农帮销,保障抗疫后方“菜篮子”稳定供应。
  “目前,我们和百果园、钱大妈、兴盛优选、京东等全国知名电商平台合作,还争取到了平台的首页助农推广机会。”刘淑芬表示,公司已帮助石滩镇农户上线销售番石榴,希望有更多果农能乘上互联网销售的东风。
  为了协助农户解决打包运输的问题。创鲜多次派出货车到中新镇田美村、汤村以及福和镇等地,收购农户种植的杨桃、青枣和沙糖橘等水果。刘淑芬组织和指导果农在家门口搭建起临时“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手把手讲解从分拣、打包、到发车配送的一系列操作,实现不出家门就能将农产品卖出去。
  刘淑芬说,创鲜以往将番石榴、青枣、杨桃等供应珠三角市场,疫情期间首次尝试发湖南、上海、北京等。没想到市场反馈很好,目前创鲜带动农产品日销量可达60万斤,仅2月份就销售青枣、杨桃、沙糖橘、番石榴等农产品450万斤。
合作社人均收入提高四倍
  果品好、渠道广,做起农产品电商有板有眼,刘淑芬成了村民眼中成功的新农人。然而,在成立创鲜之前,她对农业知之甚少。
  2007年,村里的番石榴迎来丰产,但销售不畅。眼看着辛辛苦苦种下的番石榴要烂树上,当地很多村民开始砍树。刘淑芬大胆尝试互联网销售,解了不少乡亲的燃眉之急。2009年,22岁的她回到家乡,正式成为一名新农人。
  经过不断的摸索,番石榴销量有了保障。但农户分散种植,产量、品质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效益一般。刘淑芬深思熟虑后,决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2010年,她牵头成立了广州增城民合石厦群兴水果专业合作社,还邀请广州果树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进行育种、开技术培训班,专家利用嫁接技术成功培育出了新品种“四季红”番石榴,与普通品种错峰上市,卖得高价。小试牛刀的刘淑芬开始了番石榴标准化种植,其后又注册了“石厦”番石榴商标,以品牌拓展市场。
  一次次摸索,一回回碰壁,靠着稳定、优良的果品品质,刘淑芬不仅稳定了批发市场的销售渠道,还打通了商超,果品销售订单不断,价格随之提升。刘淑芬还敏锐地捕捉到电商风口,搭上“互联网+农业”快车,尝试自营电商。
  2017年,创鲜建立了增江街创鲜番石榴基地,打造岭南特色水果种植基地示范点,同时探索“互联网+供应链”发展道路,形成社区商超、电子商务、新零售平台、农耕体验、农批市场的销售网络。合作社社员年人均收入增加四倍。
  刘淑芬指导果农在家门口搭建起临时“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

下一篇:鸣鸣果园沃柑出口加拿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