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9版: 农化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化学防治杀蝗虫 生物防治灭蝗蝻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3月28日
版次:
09
专家要求加强云南、西藏、新疆等高风险区虫情监测和预警。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任亚航)为有效应对沙漠蝗虫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潜在威胁,做好2020年国内蝗虫防治工作。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制定并出台了《2020年沙漠蝗虫防治技术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方案》)和《2020年蝗虫监测与防控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技术方案》)。
在《试行方案》中,全国农技中心推荐多种药剂以应对沙漠蝗虫有可能造成的入侵危害,其中包括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白僵菌、苦参碱、印楝素等。
根据《试行方案》要求,按照“御蝗于境外、备战于境内”的策略,坚持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防范境外蝗虫的入侵、扩散和定殖。同时,加强对可能侵入高风险区域的监测,开展国际和区域间联防联控和统防统治。采取应急防控措施将入侵沙漠蝗虫拦截在境外或消灭在边境地区。
一旦发生迁入应控制在边境地区,应急防治处置率达到100%,综合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不二次迁飞向内陆扩散。
特别强调,加强云南、西藏、新疆等可能迁入高风险区虫情监测、及时预警。沿中印、中巴、中缅边境线,以交通沿线及海拔较低的山口和河谷等风险地带为重点,在200公里范围内以县为单位布设一批监测点,采用昆虫雷达、高空测报灯、蝗虫调查设备等工具监测,3—8月安排专人观测,同时发动群众开展人工调查,密切关注沙漠蝗成虫迁飞动态。
根据《试行方案》,在大量成虫迁入区,可采用化学应急防治。在迁入蝗群所在地四周50—150公里的成虫预计飞行范围内,依托应急防治队伍或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选用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高氯·马等有机磷或菊酯类农药单剂或复配剂,采用飞机、大型施药器械等实施地毯式、围剿性喷雾防治。
在无水生生物、错开油菜等作物花期的区域发现沙漠蝗成虫时,可选用氟虫腈等特效药进行铲除性防治。
如果少量迁入成虫在侵入地产卵、孵化并发育为蝗蝻,可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控制,推荐药剂为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苦参碱、印楝素、苦皮藤素等,也可以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虫脲等)防治。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20年全国农区蝗虫发生接近常年,其中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中等偏轻发生、北方农牧交错区土蝗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
为有效应对国内蝗虫有可能带来的威胁。全国农技中心在《技术方案》中,制定了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控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即在中低密度发生区和生态敏感区优先使用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防治,合理使用印楝素植物源农药,在新疆等农牧交错区,可采取牧鸡牧鸭、招引粉红椋鸟等进行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技术主要在高密度发生区采取化学应急防治。可选用马拉硫磷、高氯·马拉硫磷、阿维·三唑磷等农药。在集中连片面积大于500公顷以上的区域,提倡进行飞机防治,推广GPS飞机导航精准施药技术和航空喷洒作业监管与计量系统,监控作业质量,确保防治效果。在集中连片面积低于500公顷的区域,可组织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使用大型施药器械开展防治。
御蝗于境外 云南在行动
又讯 近日,云南省林草局制定《云南省沙漠蝗林草灾害监测方案(试行)》,指导各地及早监测沙漠蝗迁入地区、迁入数量和扩散动向。据了解,蝗虫灾害监测范围覆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其中,怒江、德宏、保山、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红河、文山等8个州(市)的25个边境县和与西藏相邻的德钦、维西2县共27个县为监测重点。
云南省林草局要求,各地在3月底完成布点,4月至8月开展监测。迁入前期以地面巡查为主,一旦发现成虫迁入,随即开展拉网式普查,长期监测。采取地面人工监测、地面定点监测、无人机监测、卫星监测4种方式,以县(市、区)为调查单位,组织人员开展林地、草地人工巡查。 (南农)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执法检查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执法检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