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草根网红“番薯哥”直播带货家乡特产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3月31日版次:07

  大埔“番薯哥”何江正在直播带货。

  “十块钱三斤,不好吃不要钱,包甜包靓,又爽又脆,好的挑去,不好的留给我。”一辆粉红色的电动车上放着一筐桃子,脚踩人字拖的男子一吆喝,吸引了农贸市场附近不少市民围观……这是一段大埔农村电商网红“番薯哥”拍摄的视频,通过幽默的方式,帮助家乡的农产品卖货。现今“网红带货”日渐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农村电商从业者借助“互联网+”,利用粉丝流量推销当地农特产品,带动更多农户脱贫奔康。
专注乡村吸粉超15万人
  今年38岁的何江早年在深圳打工,5年前回到家乡大埔发展,回来后在大埔县东风市场开了一家经营盐焗鸡等卤水食品的店铺,因母亲在家务农种植番薯,他也会帮忙卖自家种植的番薯。
  “好吃的番薯,一蒸就爆,一蒸就避撒,一蒸就避腊。”平时,他会操着一口土味十足的方言,配上夸张的肢体动作,在自家店铺门前吆喝,推销番薯,市场人流量大,很多市民买菜经过觉得有意思,把他吆喝的画面拍成视频传到短视频平台上,没想到在网上“火”了。“后来很多朋友把视频转给我才知道这件事,现在别人都叫我‘番薯哥’。”何江说。在朋友的建议下,何江开始尝试在某短视频APP平台上发布了一条制作大埔传统小吃老鼠粄的视频,竟收获了160万的播放量,这让他更有了潜心研究拍摄和剪辑短视频的动力。
  打开“番薯哥”在短视频APP平台上的视频,可以看到记录的都是普通农村的日常生活,制作传统美食、种植农作物等,这些画面看起来原生态,运镜和剪辑不多修饰,随性乡音、憨厚的笑容配上大埔的山水田园,让人有了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因其接地气的视频,目前“番薯哥”已拥有15万多的粉丝,成为当地受关注度较高的农村电商网红。
热心公益解决滞销农产品
  如今,除了卖自家的客家农特产品,帮助其他农户也成为了“番薯哥”系列视频中的重要内容。“去年夏天我发现很多农户的农产品出现了滞销,我主动去帮助他们采摘,并通过拍视频、直播等方式,让更多人来买,帮助农户挽回了部分损失。”何江说道。
  “现在农村劳动力少,有一些种植了双华李、柚子等农作物的老人,到了收成的季节,没有能力采摘,也没有销售渠道,不知道怎么卖,只能看着果子成熟掉在地里直发愁。”何江说,听到老人说李子免费给人都没人要,他觉得很难受。
  于是,只要有农户打电话给他,让他帮忙,他都会组织人去采摘,帮忙售卖。“记得有一家种植了2万斤的双华李,因为果子晚熟半个月,卖不出去,后来联系到我,我帮他卖出去了5000斤,不至于让农户血本无归,白费一年的心血。”
  但帮助农户卖滞销农产品这件事也不容易做。去年,有农户联系“番薯哥”,让他帮忙卖土鸡蛋,由于农户保存不得当,卖出去的土鸡蛋都坏掉了,遭到了顾客的投诉。“当时觉得真难做,不过也没有因此放弃。”何江表示,助农给了他成就感,在做公益时,他能体会到农户的艰辛。此外,粉丝也一直鼓励着他,在他真心帮助农户的时候,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粉丝,这让何江感到欣慰。
组建团队打造网红基地
  走进“番薯哥”的客家特产店,可以看到货架上摆放着客家娘酒、豆干、柚子辣酱、牛肉干等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这些都是本地企业找我代理的产品,我现在想把大埔本地的农特产品推广出去。目前客家娘酒的销量最好,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1000多斤。”何江说。
  从成为当地的网红开始,不断有企业找何江做代理,但何江现在也很少答应别人,在他看来,目前阶段中,“番薯哥”还需要做好内容,经营好自己的IP,吸引更多粉丝关注。
  从接触短视频开始一年多时间,“番薯哥”每天都会更新一个视频,展现农村生活。在他看来,未来短视频直播还会火,需要耐心去经营。为了做好内容,“番薯哥”创办了梅州市大埔县番薯哥客家特产有限公司,并且组建了自己的团队。
  何远敏是今年加入“番薯哥”团队的新成员,因为喜欢农村的悠闲生活,认识了“番薯哥”后,在他的说服下,有了留在家乡创业的想法。“平时我喜欢待在农村,看到‘番薯哥’做的事情,我也有点兴趣,想尝试下。”何远敏说,她会制作竹器,也会弹琴,平时也会录些视频放到网上。基于同样的兴趣爱好,“番薯哥”把团队带到了农村,在其老家双坑村老屋内准备打造网红基地,挖掘更多的农村题材。
  从0到15万,“番薯哥”的粉丝越来越多,直播时也经常有人给他刷礼物,但就像他拍视频的目的一样,他更希望粉丝能够把刷礼物的钱用来购买大埔的农特产品。现在,他也加入到大埔县电商协会,“希望通过短视频、直播等载体,大家一起发展农村电商,把本地特产推出去,让更多人吃到大埔客家特产。”何江说。     □马吉池
  大埔“番薯哥”何江正在直播带货。

下一篇:香蕉心腐病应早防早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