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2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六旬翁疫情期间突发胸痛在暨大一附院“微创+血液回收”成功手术免输血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4月14日
版次:
12
小林(左)和老刘(右)的微创手术切口。
南方农村报记者 朱斌
通讯员 李遂宁 张灿城
受近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心脏外科医生和患者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心脏病需要尽早接受手术治疗;另一方面,“血源”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脏手术的开展。为此,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血管外科采取了微创心脏手术方案,帮患者解决难题。
疫情期间心脏病发
62岁的老刘因“反复胸痛5年,乏力、气促半年”在暨大附一院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返流”;22岁的小林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1周”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室间隔缺损”。两人的心脏病都需手术治疗,但正值疫期,让二人犹豫不决。
两位患者慕名找到了该院心脏血管外科的张晓慎主任。张晓慎主任告诉他们,目前医院已采取系统的抗疫防控措施,严格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可以考虑用微创的手术方法,减少创伤,减少输血,恢复快,减少住院时间,这打消了患者及家属手术的疑虑。
在医护人员细心引导下,两位患者很快完成了新冠肺炎筛查入院。术前加快完成各项检查,张晓慎主任仔细阅读检查结果后,最终决定用微创的方法为两位患者进行手术。
在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张晓慎团队以胸骨旁小切口代替常规开胸,同一天内顺利完成了两台高难度的手术,术中术后两位患者都没有输血,患者疼痛较常规开胸明显减轻。术后患者康复良好,目前已经出院。
85%患者无需输血
“传统开胸心脏手术切口一般在20cm左右,而小切口往往在10cm以内,且术后康复时间缩短约30%。”张晓慎主任介绍,目前他们已大量开展胸腔镜、小切口、介入等多种微创心脏手术方式,相比传统开胸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等优势。配合使用手术中血液回收的方法,即在手术中或创伤后流失在手术区或体腔内的血液,可用无菌操作技术和适当的器械吸出,经过抗凝过滤、洗涤或浓缩后输还给患者。近85%的手术患者不需要输注红细胞,即便在用血紧张的疫期也能帮助患者顺利渡过难关。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患者抱着能熬就熬的态度,避免到医院就医。但一些病人往往‘熬’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张晓慎主任强调,病人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等咨询医生后再做选择。尤其是心血管病人,如果身体出现明显不适,像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就诊。
小林(左)和老刘(右)的微创手术切口。
上一篇:
67岁阿姨脑膜瘤钙化硬如石
下一篇:
将发布“重症患者救治推荐方案”
上一篇:
67岁阿姨脑膜瘤钙化硬如石
下一篇:
将发布“重症患者救治推荐方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