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粤逾70名市县领导干部直播出圈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5月12日版次:04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长冯红云(中)今年为连山大米进行第五场直播带货。 谭家富 摄

  最近,一批特殊的“带货官”引人注目——广东多地市县领导纷纷加入直播带货的推介活动中,卖小青柑、菠萝、蜂蜜、大米……为带货金句频出,成为新晋网红的同时为当地的农产品奔走呼喊,竭力在网络上打响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助力农户增收。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2月以来,广东全省已有超过70名副处级以上的地级市、县(市、区)领导干部参与直播,为农产品等代言带货。仅南方农村报组织的约20场市县领导带货直播,观看总人次超过3亿,累计带货销售额超1000万元。
  市、县领导干部带头,越来越多农民加入到直播行列,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新农人变成新网红,广东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生机勃勃,前景可期。而开辟农产品线上销售新场景,成为“后疫情时期”中国农业求新谋变的重要抓手。
领导直播玩出“新花样”
  4月30日,“好山好水出好货,好山好水产好米。”身着特色民族服饰的清远连山女县长冯红云走进“脱贫奔康·粤来粤好”扶贫助农公益活动粤北站直播间,声情并茂地讲述“米中贵族”的故事,引得大批“饭友”转粉连山大米。
  这是冯红云今年的第六场直播带货,是目前广东省直播带货场次最多的“网红县长”。出镜勤,成绩佳,3个多月她售出了1200多吨连山大米。
  直播中,市县领导纷纷使出看家本领,为当地农产品吆喝带货,他们所代表的政府公信力,加上助农产品的优惠力度,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支持,带货成效显著。
  清远市副市长雷玉春携手清远官员组团开播,卖清远鸡、英德红茶,吸引了超400万人次关注;湛江市遂溪县县委书记余庆创在田间卖力刨红薯,单日直播销量突破2万单;徐闻县长吴康秀“吃播”推介菠萝吸引近30万人围观,2小时卖出15万斤;江门开平市长邝积康大秀厨艺,现场烹饪一道韭菜煎蛋——“蛋愿人长韭”,当天累计售出约15万枚鸭蛋;被网友赞儒雅的新会区副区长凌华威,销售成绩是176万元……
  镇、村干部也争先开播。徐闻县首创镇长直播团,七大镇长为菠萝带货,还大秀厨艺;蕉岭县广福镇镇长谢淳晖为当地产业园的富硒黑木耳和茶树菇代言直播;从化区莲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金荣以酒坊为直播间,为村里的莲麻头酒卖力打call……
  随着疫情好转,广东的县长直播又率先玩出了新花样。直播从“带货”扩展到了游景区、逛市场,为刺激消费、复工复产助力。韶关市长殷焕明、副市长李欣携文广旅体局长黄宣剑、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共18人组成“直播天团”,推介丹霞山风景区。也有在销售形式上下功夫的,广州市从化区打造“荔枝+电商+慈善+旅游+直播带货+N”的推广模式,消费者可以“云定制”荔枝树。
“新农人”争当直播主力军
  政府干部身体力行开播带货,但他们仅起表率作用,主力只能是企业和农民。
  早在2月初,新会企业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就因疫情试水线上销售,结果喜人,2月份线上销售近1600万元,整体销售量同比增长约40%。而在新会区领导为新会陈皮、小青柑出镜代言后,新会陈皮行业里掀起了一股“直播热”,超过200家新会陈皮、小青柑企业在线学习直播带货实操技能。新会陈皮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会区领导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新会陈皮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直播电商发展,纷纷尝试直播、小视频营销。
  一块屏幕、一个直播间,互联网牵起了农产品产地和消费市场之间供需的纽带。手机成为新农具,拉近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一键开播就能真实展现农产品的种植环境、生产加工过程等,生产者还能分享乡村振兴好故事,让网友们足不出户感受各地特色乡土人情。
  直播还成为脱贫攻坚的“新姿势”。早在2018年,清远市首创乡村新闻官制度,培养了一批当地“网红”。当下,乡村新闻官成了清远直播扶贫的主力军。4月28日,“清远市乡村新闻官直播带货年”活动正式启动,乡村新闻官们将在西瓜、抖音等短平台开展系列直播活动,推广清远特色农产品,助力清远市乡村振兴。
  县长直播示范引领,新农人普及推广,让直播成为“新农活”。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负责人指出,要培养一批以农民为主体的“网络主播”,让“网红经济”带动农土特产品的销售。
  据悉,今年2月,广东成立全国首家农业农村短视频制作推广中心,进一步发挥短视频在农村防疫和其他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宣传推广作用。4月20日,为进一步推进湖北省、广东省数字农业快速发展,开拓农业农产品网络营销局面,促进鄂粤两省农产品销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关于举办“鄂粤同心、抗疫发展”千名村播在线培训的通知》,将通过村播系列培训,吸引预计5000名学员参与海选培训,为湖北、广东培养一批直播人才,开通不少于100个村播账号,并通过直播湖北、广东重点推广的农产品实现销售转化。
“新风口”需尽快补短板
  直播扩大了农产品的销路,创造了一系列销售佳绩,但“功夫”远不止在直播间之内。
  在农产品电商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大型仓储和冷链物流的技术和设备,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不畅通等问题,此外还存在网络覆盖面窄、网速慢、信号差等短板,这些给农村电商发展以及数字乡村建设带来了不少阻碍。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长冯红云(中)今年为连山大米进行第五场直播带货。                 谭家富 摄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表示,确保直播产品能够保质保量按时送达消费者手中,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产品的分级分类标准化,包装、物流运输的保障,以及提高发货等运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等,这些工作的好坏才是决定直播之后能否继续留住消费者的关键。“干部直播不但要通过直播做足推介功夫,而且要做好产品销售背后的‘硬功夫’,这样才会让直播做出信誉,做出声誉,做成品牌。”崔丽丽说。
  直播“打头阵”,但不能止步于直播,后续形成完整的农产品产业链也很关键。地方政府和企业需要大力发展仓储保鲜、精深加工、分拣、质检、包装、物流等环节,实现从种植端到销售端的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产品生产提升农村电商供应链能力,补齐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的短板。
  补齐农产品上行短板,不仅要靠政府的力量,相关企业也应担起责任。据了解,国内农货上行平台巨头之一的拼多多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签署了战略合作,未来三年,广东将月月有市县长上线直播促销,每年不少于12位市县主要负责人进行助农直播,助力广东特色农产品触网上线进城。以市县长的率先垂范,引领农民数字农业思想的觉悟;以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建立健全农产品大数据库为内核,培育广东数字农业新业态,共同建设广东数字农业“新基建”。
  “新基建”的不断完善,将大大降低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提升产业效率和农业抗风险能力。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正释放农业“新基建”的巨大潜能。
□撰文: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志深
  樊静东 实习生 汪欣
 策划:冼伟锋 黄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