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0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胆大心细养金鲳鱼年赚数百万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5月12日
版次:
10
今年金鲳鱼行情走高,养户养殖积极性强。
南方农村报记者 邓汉文
■ 达人档案
姓名:林家伟
养殖品种:金鲳鱼
所在区域:湛江雷州东里镇
养殖经营思路:从细节上提高苗种成活率,防患于未然的方式提前防控病害,分批出鱼抓住最好行情。
东里镇作为广东湛江雷州地区的金鲳鱼主产地,年养殖量至少在3000万尾规模。近两年金鲳鱼市场行情持续走好,当地养殖户进一步扩张养殖规模,养殖效益也日益增加。林家伟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养户,养殖种苗成活率70%,凭借灵活的出鱼方式,每年盈利数百万元。
灵活出鱼年赚数百万元
林家伟是东里镇本地人,1996年开始养殖红鱼、石斑、黑包公等海水鱼,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2004年,随着金鲳鱼种苗繁育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加上养殖周期短、消费市场接纳度强,林家伟开始转养金鲳鱼,成为当地最早养殖金鲳鱼的渔民之一。
在4月份投养2-3寸/尾的金鲳鱼规格鱼苗,当年10月份便可以长到1斤/尾。一般情况下,每年11月份到次年3月份均为金鲳鱼消费旺季,无论冰鲜还是鲜活价格都不错。林家伟会在每年10-12月份出售60%新口鱼,次年6月份前分批出售剩下的40%越冬鱼,在4月份和6月份分别投苗一次。林家伟告诉记者,如此安排卖鱼是为了避免大规模集中出鱼,以免过度依赖某一时间节点的行情价格,以减少市场风险。
林家伟入行水产养殖已有24年,从以往零散养殖,到现在已经打造出初具规模的金鲳鱼王国。目前林家伟除了有数十个传统的木质鱼排外,还有24个周长为80米的深海网箱、20个周长为120米的深海网箱,每年投入金鲳鱼种苗接近500万尾,2019年林家伟养金鲳鱼盈利高达数百万元。
鱼苗成活率达七成
“养殖金鲳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保证鱼苗成活率。”林家伟向记者透露,不少人对投苗环节管理比较粗糙,但是种苗成活率往往体现在“细节”上。每年清明前后的投苗期容易遭遇“倒春寒”或者阴雨天气,因此林家伟对天气十分关注,一般等到气温连续几天稳定在24℃范围才开始投苗。一般在早上投苗,投苗当天不投料,鱼苗集中在近海鱼排上标粗,等到规格2-3寸/尾时再筛选转移到深海网箱养成。
由于东里镇近海鱼排密集,水质往往较差,加上标粗期密度大,因此林家伟需要定期投喂VC增强鱼苗体质。林家伟特别提到,定期筛苗转移到深海网箱,一定要耐得住次数频繁、操作费力等繁琐流程,因为这样的操作能更好把控密度,成活率控制在70%。
金鲳鱼苗标粗期大概为20天左右,鱼苗前期生长速度快,营养需求旺盛,林家伟一般采取“少喂多餐”的形式,平均一天投喂4-6顿,每相隔1-2小时投喂1次。另外,为了提升饲料利用率,林家伟避开早上7-8点、晚上12点近海涨潮期间投喂,避免鱼苗在涨潮时吃料消耗体能、生长速度降低。投料时根据金鲳鱼群吃料从水底向水面集中抢食、吃饱后下沉的规律,投料节奏按照“慢-快-慢”来把握,以避免饲料浪费。
提前3个月防控虫害
2018年5月份东里镇金鲳鱼暴发小瓜虫病,超60%水域的存鱼受到感染,金鲳鱼大面积死亡,死亡和感染的金鲳鱼集中3-4两/尾的规格。“金鲳鱼最怕小瓜虫,东里镇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林家伟提到,近两年养殖户都是“谈虫色变”的地步,他曾经有一批30万尾的苗,感染小瓜虫后最终存活尾数不到百尾。林家伟认为,业内防治小瓜虫的措施往往是等到出现暴发迹象才开始,事实上此时的防治工作已经“为时已晚”。
为此,林家伟开始调整小瓜虫的防控思路,2019年提前2-3个月进行金鲳鱼鱼体强化,特别尝试使用嘉吉水产“顶瓜瓜”系列功能料,从苗期营养、生长阶段及免疫水平等多方位入手,进行立体化防控。在6-7月份小瓜虫病流行季节,林家伟网箱内只有极少量金鲳鱼发病,死亡率低,而且不影响后期吃料增料,防治效果显著。“以往小瓜虫都密密麻麻黏在鱼体上,强化后的鱼体粘附性大大降低,而且不会影响后期生长,避免二次感染。”
目前东里镇金鲳鱼养殖量超过3000万尾,今年行情一度突破22-23元/斤,冲破近5年来行情峰值,持续看好的行情将推动养殖户加大投苗量。林家伟向记者透露,往年自己投苗大概在500万尾左右,今年将增加到700万尾,增幅近30%。
今年金鲳鱼行情走高,养户养殖积极性强。
上一篇:
下一篇:
高温谨防养殖鱼浮头暴塘
上一篇:
下一篇:
高温谨防养殖鱼浮头暴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