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农民工老龄化凸显制度保障乏力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5月19日
版次:
02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农民工规模继续扩大,总量达到2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8岁,比上年提高0.6岁。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4.6%,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近5年来占比逐年提高。这也意味着,我国农民工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5月17日《经济日报》)
农民工群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来农民工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于环境艰苦的建筑业来说,受影响程度最大。如今在许多工地上,安全帽下的农民工已头发花白。随着第一代农民工的老去,建筑业随时面临青黄不接的用工荒。针对农民工的用工荒,不少专家提出可以通过机械化来应对。可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机器并不能完全替代人。毕竟,建筑工地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流水线,里面有大量具体操作必须由人来完成。
可见,农民工老龄化和建筑业用工荒的问题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老龄化和用工荒看似是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相,二者互为表里相互影响。年轻人不愿从事建筑业,既与建筑工地恶劣的工作环境有关,同时也因为目前工作机会越来越多,年轻人完全可以通过送快递和外卖来实现就业。可见,建筑业之所以会出现用工荒,根本不在于老龄化,而在于吸引不了年轻人。
住建部在《关于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就给出过化解用工荒难题的正确思路,那就是要“推动建筑业农民工向建筑工人转变”。其逻辑非常简单:只有让建筑农民工成为具有较高薪酬、较强技能水平、保障体系健全的职业建筑工人,让他们可以体面地劳动和生活,才能吸引更多年轻工人愿意学习钻研建筑业技能,愿意将建筑业作为自己的长期职业并奉献终生。
应当承认,近年来我国在提高农民工待遇方面做过大量工作,不仅工作条件日益改善,讨薪也不像从前那样困难。然而,农民工的薪酬和身份地位整体不高,养老等福利待遇都未能与城市接轨。表面看来,阻碍养老规范化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因为有的人在老家办了新农合,二是老家不接收养老保险关系,三是养老保险关系转回老家不划算,等等,不一而足。无论出自以上哪种原因,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制度保障乏力:早在2009年,《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就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正式出台。
努力工作的农民工身份尴尬,凸显出制度的尴尬;他们福利待遇跟不上,也暴露出整个行业竞争力跟不上。这些问题不仅导致整个建筑行业没有吸引力,出现用工荒,也与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背道而驰。当务之急,就是加快《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出台,将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保体系,促进其在务工地稳定就业、择地养老。同时,鉴于异地流动是农民工的常态,必须尽快打破养老金异地办理和领取的障碍。这些常规举措,对于解决农民工老龄化和建筑工地用工荒将大有裨益。
(闻夕,公务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报复性离婚”
上一篇:
下一篇:
“报复性离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