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五个万亩”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截至今年4月底,韶关翁源县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5月21日版次:03

  在群辉村扶贫产业园里,贫困户陈汉针(左一)正忙着为白掌苗施颗粒肥。

  甘蔗、丝瓜、节瓜……漫步在韶关市翁源县富陂村的田间地头,迎面扑来阵阵瓜果的清香。“富陂村一共有3000亩土地在耕,这些农产品不仅大规模销往市场,还将有机会出关供港,实现更大价值。”翁源县翁城镇富陂村村支书温则军介绍道。
党建引领◥>
村党支部如同“大家长”

  翁城镇富陂村人多地少,人均面积不足1亩。温则军运用县镇村“三级书记“机制,通过遍访党总支党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耕地不足,工作来凑,村庄党总支就如同村子的“大家长”,承担起贫困户的就业咨询与介绍。
  “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我来到德财蔬菜专业合作社工作,主要负责基地管理工作。”温则秋说,自己以前也经营过果蔬基地,但由于经营不善,负债了20多万。
  村干部知道他有相关技能后,将他推荐到合作社。如今,温则秋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还建起了新房。
  原先靠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经常入不敷出的贫困户刘文斌,也是“大家长”颇为关照的一员。经驻村书记推荐,他在工业园找到了一份防水材料制作工作,月收入大约3000元。“就业收入相对稳定,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刘文斌告诉记者,自己和妻子林聪花的工作收入,再加上大儿子毕业后在外务工,实现了家庭的增收脱贫。“坚持就业是脱贫增收的有力保障。”温则军说。
  目前,富陂村的93户贫困户均已脱贫,摘下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
  据了解,富陂村开展“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由合作社提供优良种子化肥、销售服务,贫困户“只管种”,共有40户贫困户与德财蔬菜专业合作社签订供销协议。温则军介绍,通过这种模式,每一户贫困户每年能从产业基地获益6000元。另一方面,富陂村还为52户贫困户办理小额贷款兰花代种代养协议,每年可实现每户有4000元的收益。
  此外,富陂村委还与翁源经济开发区人力部门建立了就业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珠三角企业的招聘信息、组织参加招聘会等形式,帮助贫困人员到珠三角务工就业。2019年贫困户就业人数为85人,占有劳动能力贫困人数的62.5%,稳定实现务工收入310万元。
  据悉,翁源县深入实施《翁源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进党建重心下移,全面完成19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引领贫困户走向致富之路。
产业扶贫◥>
“以奖代补”获全省推广

  为鼓励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翁源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产业就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2016年以来发放产业和就业奖补资金5666.61万元、扶贫资金8702.1万元,大大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这一做法被广东省扶贫办在全省推广。
  “这款兰花属于建兰品种,每年都会开花……”在翁源县兰花产业园的万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直播间里,贫困户王国英自信从容地与网友互动,一边介绍兰花的品种、销售价格和养护技巧,一边轻柔地转动盆栽。网友们亲切地称呼她“英姐”。
  2017年,因丈夫突患重病,多年在外打工的王国英不得不带着丈夫回到翁源,此时女儿恰逢初中升高中,生活变得愈发艰难起来,王国英家庭被纳入了贫困户范围。
  王国英来到万艺后,从种植兰花、打包做起,到后来接触直播销售兰花、负责管理客服人员等等,逐渐成为公司同事们眼中的“中坚力量”。
  王国英说,刚开始什么都不懂,觉得很艰难,现在生活慢慢变好了。“加上补助费用,如今每月能拿到2500多元,逐步实现了脱贫。”
  据江尾镇党委书记钟敏梅介绍,广东全美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翁源县仙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翁源县一品兰香玉华兰园与江尾镇24个村278户贫困户签订了《委托代种花卉项目合同》,实施花卉代种代养项目,贫困户入股资金达320多万元,每年每户贫困户平均可增收约2000元。截至去年底,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62户1730人,其中有劳动能力374户1224人通过参与兰花产业链实现脱贫。
家门口就业◥>
带动30多名贫困户增收

  群辉村位于坝仔镇东北部,是翁源县比较偏远的省定贫困村之一,由东莞市长安镇人民政府和韶关航道事务中心对口帮扶。
  在群辉村扶贫产业园里,贫困户陈汉针正忙着为白掌苗施颗粒肥。“这里的工作容易上手,一天能有80元收入,因为离家近,还能方便照顾小孩。”陈汉针说,去年扶贫产业园一共给他带来了约1.5万元收入。
  “除产业园每年给贫困户每人1000元外,村集体增收的60%按人数分给现有贫困人口,2019年花卉产业为村集体增收5.36万元。产业园解决了30多名贫困户及周边100多名村民就业,也带动了贫困户脱贫。”驻村第一书记孙幸伟说。
  群辉村党支部书记何新茂介绍,群辉村扶贫产业园于2017年开始建设,首次投资620万元,现建有两个现代化温室大棚,共12420平方米,完成72万盆花卉白掌种植,当年种植当年出售,去年年产值实现530万元,产生纯利润200万元。今年7月将建成一个年产值1000万元,净利润超300万元的产业扶贫基地。
  据了解,2016年以来,韶关市翁源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创新实行产业就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大力实施“五个万亩”(花卉、蔬菜、水果、蚕桑、甘蔗)特色产业扶贫工程,推广“产业+金融”扶贫模式,推行“第一家长”扶贫责任制等,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9年底,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4.82亿元,精准实施3554个扶贫开发项目。2016年至2018年识别的贫困户6388户15724人已全部实现脱贫,2019年新增的贫困人口81户212人,也于今年4月底均达到退出贫困户标准。
□南方农村报记者 郑玉婷
实习生 郭瑞婵 统筹 喻淑琴
  在群辉村扶贫产业园里,贫困户陈汉针(左一)正忙着为白掌苗施颗粒肥。

下一篇:广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