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9版: 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向品质要效益:屏山茵红李亩控产4000斤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5月21日
版次:
09
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晓锋
五沃之土宜种李,茵红熟时醉屏山。要说哪里的李子好吃,当然少不了种在屏山五沃之土上的茵红李,一半紫红一半黄绿的果实,一口咬下去爽脆清甜、沁人心脾。
屏山县是四川省种植茵红李面积最大的县,富硒土壤中富含多种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土质较粘,保水、保肥能力强,非常适宜茵红李的生长。近两年,当地通过实施茵红李品质提升示范方案,建设高标准基地,培育标杆果园,加快茵红李产业升级步伐,推动产业向高品质、高收益方向迈进。“我对今年茵红李的品质非常有信心。”屏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罗家帮表示。
提倡控产提质
推动产业升级
过去,屏山茵红李虽发展多年,但由于种植标准不统一,存在果型小、含糖量低的情况,导致售价不高,制约了产业发展。2018年,茵红李因品质一般曾一度出现丰产却不增收的情况。而在2019年,茵红李销售价平均每斤超过4元,与过去相比翻了两倍。
屏山茵红李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改变?据悉,2017年3月,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与屏山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2018年10月,海盐县派出首席农业专家、高级农艺师王金良来到屏山县农业农村局挂职,组建农技专家团队,推广茵红李控产提质标准化技术,解决屏山农业发展的瓶颈难题。王金良与屏山县农技专家一起制定了《东西合作屏山县茵红李高标准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提出要控制茵红李的目标产量,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通过品牌营销提升效益。
“控产提质是产业升级的基础。”王金良指出,李子若产量太高,则产出的果实偏小、口感偏酸,而且会影响树势,导致下一年的产量减少。据介绍,茵红李在控产前每亩能产出5000~6000斤。通过对产区多方面考察,专家团队研究后得出一致意见,屏山李子按照亩产4000斤标准控制产量最佳,并在全县进行推广。2019年,屏山茵红李的平均售价从2018年的每斤1.7元,涨到了每斤4元以上。
标准示范带动
果农收益增加
“标准化种植的果子品质是不一样,很多采购商抢着包园收他们的果。”锦屏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刘联平介绍,2019年镇上从3500亩标准化种植果园起步,开始全面推行标准化种植。看到去年标准化种植的果园销售良好,许多果农在卖了果子后,纷纷到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取经”,表示要学习标准化种植技术。
据介绍,如今锦屏镇上采取标准化种植的果园已增加到了12300亩。“通过标准化种植种出来的茵红李,平均产量虽然减少了,但大果率提高了。尤其是果子品质提升不少,收购价因此提高,种植户的收益也增加了。”刘联平告诉记者,他坚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农户加入到标准化种植的行列,他表示有信心让全镇李子都实现标准化种植。
培育标杆果园
种植高品质李
种植工匠张华田是锦屏镇光辉果业专业合作社的一员,有30多年的种植经验,被当地农户称为“土专家”。进入他管理的果园,就像进入一片风景林,茵红李树形统一,开张有度,枝梢平衡,如修剪过的盆景树一样,具有美的观赏效果,是园艺农业的新境界,为全县果园改造树立了新标杆。“不止树好看,这种高光效修剪技术,没有徒长枝叶,非常通风透光,更方便操作。”张华田介绍,好的种植技术加上好的管理,所产茵红李更是口味极佳,果实大、果形好、甜度高。至今,张华田家果园的茵红李已连续3年获得屏山县评优大会金奖。
除了自身拥有过硬的种植技术外,张华田在实现全园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带动周边50户农户加入。“如今,合作社社员的种植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参与标准化种植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张华田表示。王金良评价张华田为全县茵红李产业转型做出了良好示范。
种植能手蒋科武是屏山县锦屏村茵红李科技示范园的一员,他种出来的茵红李曾获得屏山县评优大会的银奖。蒋科武个人学习能力极强,7年前,他成功从种植葡萄改种茵红李,并通过不断摸索改良技术,实现标准化种植。他所在合作社的1000亩茵红李预计今年产量能达到2000吨。
“今年我的茵红李大果率预计能达八成。”蒋科武告诉记者,未来,他还打算采用可视化系统管理果园,实行果园24小时全天候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
新农人新营销
用短视频带货
作为一位新农人,屏山绿亿水果专业合作社的蒋成会一直走在提高茵红李种植技术的道路上。为了继续提高茵红李的品质,她在屏山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建立采穗圃种植优质母株,为其他合作社社员无偿提供接穗,进行品种改良,带动周围的茵红李种植户种植优质品种,实现提质增效,控产增收。
蒋成会不但是种植达人,还是网红达人。她开设的抖音账号,单条短视频播放量最高达到12万次。借助抖音“短视频+直播”营销推广,蒋成会果园里的茵红李早在去年未成熟时就被预定了一百多棵,这批被预定的果将在今年7月份成熟并寄出。
蒋成会表示,今年受疫情的影响,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受到一定的冲击。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村里的农户一起走上电商卖货的道路,让全村全民都成为屏山茵红李的品牌推广员、推销员,助农增收。为了让远方的客户更好地品尝到屏山的茵红李,蒋成会还在浙江湖州种植了30亩的示范基地。“来不了我们屏山的消费者、采购商可以到我的示范基地考察,就能了解我们屏山茵红李的品质。”蒋成会说。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年用三次“雅缘”,轻松种出好荔枝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年用三次“雅缘”,轻松种出好荔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