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千年“罗浮山荔枝”上市销路宽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6月06日版次:07

  “罗浮山荔枝”上市,除了传统果商,今年还有很多电商平台寻求合作。

  南方农村报记者 林鹏 徐岩 冯晓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首诗不仅生动地道出了岭南荔枝的绝美风味,也让“罗浮山荔枝”闻名遐迩。
  6月6日,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副县长潘燕梅带领三大镇长和合作社长直播开采“罗浮山荔枝”。品质越来越好,销路越来越宽,今年还将首次出口海外。可以说,“罗浮山荔枝”已成为当地富民兴村的优势产业。
  世代种植品质不断提升
  “我们这妃子笑6月上旬开始上市,接着是桂味,然后是糯米糍。”惠州市博罗县龙华镇荔枝种植达人、柳村山前荔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荣辉介绍,目前合作社荔枝以妃子笑、桂味和糯米糍为主,今年还引进了新品种仙进奉。由于气候适宜,管理得当,荔枝成花坐果率整体较好,平均达80%左右,亩产可达1600斤。
  惠州市博罗县龙华镇水果办主任陈志雄告诉记者,龙华镇荔枝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全镇荔枝种植面积2万多亩,是当地农业支柱产业,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种荔枝。
  “我们家族几代人都种荔枝,对荔枝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像呵护孩子成长一样用心。”刘荣辉说,社员一方面传承祖辈的荔枝管理技术和精神,另一方面积极拥抱市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进行规模化种植,带领一批农户率先成立荔枝协会抱团发展,后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又成立了龙华镇山前荔枝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有172名社员,带动种植荔枝超4000亩,山前荔枝也成为了“罗浮山荔枝”的典范。
  “我们坚持生态种植。”刘荣辉自豪地说,合作社的荔枝不愁销,很多收购商早早就来订购。
  目前,博罗县荔枝种植面积近12万亩,年平均产量2.6万吨,全县有100多家种植面积达200亩的荔枝种植大户,近20家荔枝专业合作社和以荔枝为主的水果合作社及企业。由于境内生态环境优越,博罗县已成为岭南荔枝代表产区之一。
  乘着政策春风跨越发展
  据了解,近些年,在博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博罗“罗浮山荔枝”迈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2004年“罗浮山荔枝”空运到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名优农产品展销,大获好评,被作为国礼珍果;2008年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9年获惠州名优农产品称号;2018年3月,“罗浮山荔枝”更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荔枝种植效益不断提升,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刘荣辉说,以山前荔枝专业合作社为例,通过组建合作社,让原本分散的农户抱团发展,统一种植管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销售谈价,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种植效益明显提升。
  近年,广东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大力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山前荔枝专业合作社牵头申报成功了2019年度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在项目支持下,我们补齐短板,如建设冷库保鲜设施,搭建荔枝交易市场,拓宽产品销售半径;同时继续发展标准化种植,完善农业设施,夯实产业基础。”刘荣辉说。
  多措并举补齐产业短板
  荔枝是博罗重要的特色水果,产业发展面临许多短板。一是果农品牌意识不足,缺乏品牌推广积极性,加上荔枝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投产面积不断增加,产量提高导致价格下跌,经营效益降低;二是缺乏专业的荔枝田头交易场所,果农只能在大街小巷或各自家门前零散售卖,采摘后缺少专业场地进行分拣、包装、装车、称重等;三是果园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经营效率不高,如园内交通道路不完善,遇到不良天气甚至不能将荔枝运输出去。这些因素延缓了博罗荔枝标准化发展的进程。
  如今,博罗县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多措并举将上述问题一一化解。
  今年博罗将首次启用地理标志专用标识,并为果农提供10万枚专用标识。据此地理标志专用标识显示,每张都会印有查验二维码、防伪查询网站、防伪码等可供消费者溯源查询的信息,扫码即可查询到包括原料、产地等溯源档案,生产全过程信息公开透明,为消费者品尝到优质“罗浮山”荔枝保驾护航。
  此外,山前荔枝专业合作社占地360平方米的田头交易市场以及果园基础配套设施今年也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为社员提供信息、仓储、销售等服务。
  博罗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永忠表示,为了做好今年荔枝市场营销工作,他们已提前谋划,借助电商、媒体、海关等多种渠道,挖掘荔枝销售新模式。
  “以前龙华荔枝主要是果商采购,今年很多电商平台来找我们合作。另外,今年广东中荔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已确定重点与龙华镇荔枝园合作,进行荔枝出口项目,首批上百吨荔枝即将启航销往国外。”陈志雄说,这些新的销售渠道,可以进一步提升博罗“罗浮山荔枝”品牌影响力。
  “罗浮山荔枝”上市,除了传统果商,今年还有很多电商平台寻求合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