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4版: 重点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我的理想是为祖国修复出千万亩良田”
——专访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院长周奕丰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6月20日
版次:
04
南方农村报记者 喻淑琴 郑玉婷
6月17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6月18日,广东省耕地分类管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韶关乐昌市举行,在粮食安全倍受重视的今天,土壤修复、环境改良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
韶关是广东的粮仓,也是全国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2019年,韶关市耕地安全利用示范项目有6家单位中标,其中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鸿达兴业”)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一举一动尤为显眼。
为何一家专注化工30多年的企业立志加入土地修复“持久战”?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专访了鸿达兴业董事长、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院长周奕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改良方向
南方农村报:鸿达兴业虽然是化工企业,但听说您对土地非常着迷,可以谈谈原因吗?
周奕丰:是的,我很热爱这片土地。
我的热爱源于7年前的那场调研,2013年,我曾参与到全国人大组织的土壤污染集中视察和调研,我来到田间地头,发现部分土壤有酸碱性过度、农药化肥偏施、污染等问题,如果不注重治理、修复,终归会反映在餐桌安全上。
因此,我的身份不仅仅是经济管理博士、上市公司老总,还是一个采土、测土、改土的“拓荒人”,一个推动土壤立法的“发声人”。
南方农村报:初入行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周奕丰:有过,让人们接受、理解、参与,这是一个艰难而又有意义的事情。
土壤改良与修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污染耕地治理成本高,存在投入产出比问题,而且需要相对漫长的周期,无法立竿见影,因此农户对土壤调理剂缺乏信任,成为推广遇到的难题之一。
南方农村报:请您预测一下土地修复的未来趋势。
周奕丰:目前,土地修复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倾向于保证种植、保证餐桌。
未来,土地的改良方向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这需要时间、成本,以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南方农村报:您投入土壤研究五年前后,有哪些变化和思考?
周奕丰:没有做土壤改良前,我和大家一样,认为在市场上的蔬菜干净卫生。
其实不然,因为我们不清楚蔬菜种植基地的土壤问题,这和我们以往的思维不同,相关部门以往的关注点也是在水源、灌溉上给农民补贴,而不是土壤改良。
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逐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正式发布;2019年1月全国人大颁布《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央财政加强了对土壤污染防治专项的支持,土壤污染防治资金规模达50亿元,同比增长43%;2020年2月,财政部印发《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随着国家政策积极推进,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的土壤修复需求将开始逐步释放。
4年来测量2万多份样本
南方农村报:据了解,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云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共同为中国的土壤污染治理出谋划策。当初为什么会成立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
周奕丰:与市场上的其他企业不同,我们基于实地调研,研发土壤修复剂,是为了修复土壤、改善生活环境。2015年底,我们专门成立了我国第一家非营利性土壤研究机构——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已通过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它的主要责任是研究土壤问题以及土壤防治修复,包括为社会免费测土、提供土壤改良方案等。
首先,免费测土并不代表任何人都能来这里随意测土,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农民发现土壤出现问题后,可以通过我们权威认证,通过高公信力的检测找到症结所在。
4年多以来,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已经测量了2万多份样本。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土地。每一次取泥土,经过薄膜覆盖、木箱装运,成本需要2万元左右,有典型土壤问题的地方,我们都争取采集,相关数据也会保留下来,当然,每一个数据都是很宝贵的。
韶关项目水稻镉含量下降60%
南方农村报:此次韶关土壤修复项目的进展如何?
周奕丰:目前,我们主要采取“钝化阻控+农艺调控”技术,通过西部环保有限公司生产的土壤调理剂等一系列产品,和农艺调控等综合技术对受污染耕地进行治理,使农产品(水稻)重金属含量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2762-2017),达到农田土壤安全利用的目的。
项目共实施3年,今年是第二年,经过一年两造水稻的治理,水稻中重金属镉的含量平均下降率达到60%以上,总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农业农村部也将在今年进行考评,该项目为公司参与韶关市后续耕地安全利用示范项目,及其他土壤修复项目竞标打下良好基础。
南方农村报:在其他省份是否也有类似案例?
周奕丰:五年时间,我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在新疆、内蒙、广东也建立了数百万亩的土壤改良示范基地,同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土壤测量与改良。
内蒙古土地辽阔,且为碱性地,传统的用水压碱不能根治土壤问题,最终土壤问题还是未能得到修复。
我身处化工行业,投入巨大,研究、反复治理试验,最终在氯碱生产环节的副产品中找到了改良土壤的方案,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在盐碱化严重的地带,土壤修复甚至改写了历史,一千多年种不出水稻的内蒙古,种上了几万亩粮食示范基地。如果这些土地全部成功改善,可以很大程度上地增加我国的粮食产量,我们希望能为祖国修复出千万亩良田。
南方农村报:您认为目前还有哪些急需解决的土壤问题?
周奕丰:土壤酸性,比土壤碱性更加严重。碱性土只是种不出东西,酸性土则会使重金属活化,影响到水、空气、农作物。
我们不能弃耕,更不能放任。尤其是pH值3.0左右的酸性土,可以用改良剂、换土来改善。20世纪初期,起源于日本富士县的痛痛病(河水、稻米中富集的重金属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使人体骨质疏松、骨骼萎缩、关节疼痛),就曾经用换土的方法来改善土壤。
南方农村报:市面上的土壤改良剂鱼龙混杂,作为消费者该怎么选择?
周奕丰:实际上,国家严格控制土壤改良剂审批资格,一是材料来源有保证;二是得到专家评审认证;三是审批合格后还会进行不定时抽检等等,本质上就是为了稳定市场,保证质量。所以消费者不用太担心市场混乱。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林业:树下也能淘“真金”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林业:树下也能淘“真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