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猪价突破18元/斤 7月或持续小涨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6月30日版次:11

  业内普遍看好七八月猪价行情,但突破去年10月高点的可能性不大。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文强

  据新牧网猪价数据来看,全国生猪均价截至6月29日保持在17.76元/斤,自5月17日触底反弹后,涨幅达到29%。但近期涨势放缓,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大体重肥猪出栏清空,存栏量偏低,叠加消费逐步恢复,对猪价起到支撑作用,预计7月还存在小幅上涨空间。
多个利好因素支撑猪价上涨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监测,截至2020年第24周(即6月8日-6月12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42.20元,环比涨3.2%,同比涨94.0%。
  农业农村部在分析中指出,猪价上涨主要系适重瘦肉型生猪需求量提升所致,但存栏量偏低,加之部分养殖户看涨后市、将小体重生猪回圈育肥,导致供应量减少,而屠宰企业多提价收购,多方因素共同支撑猪肉价格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新发地爆发新冠疫情后,进口冻品销售短期内遭遇重大利空,基于替代效应预期,带动生猪及猪肉价格持续强势上涨。
当前供给量仍低于上年同期
  众所周知,每年5月都是猪价最低的时候,之后一般会进入反弹阶段,6月的行情也印证了这一点。不过最近猪价涨势放缓,不少人担心行情到头,个别地区又出现抛售的情况。
  集团猪企作为市场的主力,其出栏表现对市场走向具有重要参考作用。6月份温氏等12家上市猪企出栏量均增长,牧原、正邦、新希望、傲农、天康同比分别增长63%、20.65%、123%、85%、49.13%。
  部分业内人士解读这是集团猪企在“放量补价”,可视作猪价走跌的迹象,事实真如此吗?记者调研发现,集团猪企复产速度较早,主要补充三元母猪。某猪经纪人坦言,“去年9、10月份调猪我就没见过母猪,这些母猪都跑哪里去了可想而知。”若以去年最早复产的三季度计算,当前正好是出栏的时候,从时间点上正好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行业人士认为放量补价的概率不大,只是正常的出栏行为而已,短期内猪价下跌可能性较小。记者调研多个猪场发现,目前很多养殖户猪栏里普遍是小体重的育肥猪,适重生猪较前期下降,这将支撑猪价高位运行。
  农业农村部公布信息显示,1-5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6176万头,同比减33.9%。可见当前供给量仍低于上年同期。
7-8月缺口或进一步拉大
  母猪数量会影响中长期市场提供大猪的理论数量,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到,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4成,并从当月开始触底回升,而母猪产能环比增加的速度是低于正常值的。但三元商品猪从出生到出栏需要11个月,所以理论上2020年8月市场可供应生猪数量将达到最低点,即本年度最缺猪时刻。但考虑到市场反应的提前性,林国发判断2020年6-8月生猪供应数量较2019年4季度更为紧张。考虑到肉类消费下降,禽肉产量高于去年等因素,7-8月猪价突破去年10月高点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各种数据在回升向好,但猪价上涨还面临着进口肉、高温季节、冻品库存等几方面压力。近期我国海关接连暂停德国、英国、美国多家企业肉类产品输华,上海侨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资深采购汪灏认为,“从下订单到进口到港需两月之久,即便当前国内进口订单减少,但未来两月进口量还是不会出现太大变化。”他认为短期内进口肉对猪价的影响不大。
  当前正处夏季高温季节,淡季需求疲软,叠加廉价冻品及禽肉产品造成一定冲击,诸多不确定因素叠加下,业内预计未来两月猪价难大涨大跌,将以小涨为主。
  林国发也表示,“当前猪价涨幅大,肉价涨幅小,屠宰企业想压价,近期猪价稳定后,7月还会再度上涨。”
  业内普遍看好七八月猪价行情,但突破去年10月高点的可能性不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