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茂名主动出击掌握龙眼销售主动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7月11日版次:07

  王锦泰果场中农户正在打包。

  南方农村报记者 高永彬

  近段时间来,茂名电白区龙眼种植户黄金平每日都忙得不可开交,不是在采果打包就是在接待来订货的果商。“近期果场出货量每日一万斤左右,来订货的果商也比之前多,来自广西、福建及贵州等多个地区。”黄金平说。
  与荔枝一样,今年茂名龙眼也属中大年。茂名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副局长刘付桥介绍,今年储良产量较往年有较大提升,预计全茂名市龙眼产量将超48万吨,其中,储良龙眼占茂名龙眼种植面积的60%以上。储良龙眼大量上市,也标志着茂名龙眼进入出货高峰,上市期将持续到8月初。
  为实现中大年畅销,茂名龙眼产业人士积极布局市场,一方面,减少中间环节成本,为客商争取更大价格优势;另一方面,同时对接多个渠道,拓宽销路,并通过自运自销来掌握销售主动权。
客商直接对接果场
  与当地许多“老龙眼人”不同的是,黄金平去年才承包下这370亩龙眼地,成为一名“新龙眼人”。在龙眼上市初期,由于市场货源集中,行情不稳定,一度出现果场“没有客”的情况,但自打储良龙眼上市,进入出货高峰后,果场的销售情况反而日趋顺畅。
  黄金平介绍,前期石硖上市时,果场每日出货量还在5000-6000斤左右,基本只有靠自己拉货到湛江或广西地区进行销售,而在储良龙眼上市后,果场出货量就激增。“原本以为至少还要15到20天果场才能出完货,但现在预计再过两三天,剩余的几万斤储良龙眼也基本会卖完。”黄金平说道。
  在黄金平的果场中,记者还遇到了正在考察订货的果商梁老板,他在广州江南水果批发市场经营水果批发,此次来主要是考察收购储良龙眼。梁老板介绍,今年市场上龙眼货量比去年多了近一倍,储良上市后,市场压力就更大了,因此,他选择到产地直接对接果场拿货,一来省去经代办拿货的中间差价,二来也可通过为有对接的客户公司配货赚得利润。“目前档口每日发货量在1500件以上,基本销往广州市内地区。”
多渠道卖果拓宽销路
  面对中大年的销售压力,茂名市电白区龙眼种植户王锦泰却显得很轻松,“好货不愁卖”常挂在他的嘴边。王锦泰种有龙眼200多亩,主要为石硖和储良,由于种植管理得当,龙眼成熟早且品质优良,从6月初开园销售至今,园中龙眼已出货超6成,石硖已基本售空,目前每天储良龙眼的出货量都在一万斤左右,地头售价保持在6元/斤左右。王锦泰介绍,当地的果园还有一半左右仍未开园销售。
  “来订货的多是粤东潮汕及福建一带的果商,那边的市场行情比较理想。”为了保持每日园中采摘及出货量稳定,王锦泰还自行联系货车将龙眼拉到粤东地区的农批市场进行销售,“自运自销,不仅掌握了销售主动权,也提高了种植收益。”王锦泰表示,他还在尝试通过电商进行销售,截止到目前,电商平台的龙眼销售量已有2000多单,4.5斤装的储良龙眼鲜果售价为56元/件,订单多来自上海及江浙沪一带。
  化州市那务镇种植大户何双江的5000亩龙眼果场还有几天才开园上市,但近期已有不少采购商前来考察订货,何双江表示,果场在广州江南水果批发市场有分销点,往年多采取直接发车拉货到批发市场的销售方式,考虑到今年水果消费市场较为疲软,且果商采购量不稳定等因素,今年将采取多渠道进行销售,在承接果商订单的同时,自行发车运销,并结合电商销售以满足每日出货需求。
背景链接
储良龙眼原产自茂名
  茂名市种植龙眼的历史悠久,在2000年前的汉代,茂名高州沙田镇的龙眼便作为贡品向朝庭的皇帝进贡。目前,茂名主要种植的品种有储良广眼、石硖、双孖木、大乌园、古山二号等,其中,储良约占六成,石硖约占三成,其他约占一成。
  据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茂名市龙眼种植面积达78.36万亩,产量45.46万吨,市值40.83亿元。作为茂名水果重要支柱产业,全市直接或间接从事龙眼产业的人员超过100万人。每年七月上旬,茂名龙眼开始集中上市期,比广西地区的早熟龙眼品种上市还要早20天左右,比福建早一个月左右,具有较好的早市优势。
  茂名还是龙眼原产地之一,储良龙眼就原产自茂名,属茂名本地广眼,由于其母树位于茂名市高州分界镇储良村,故取名储良龙眼。尽管储良龙眼的栽培历史只有100多年,但由于其丰产稳产,品质优良,商品性高的优点,不仅茂名得到广泛种植,还推广到全省以及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四川等省。目前,储良龙眼已是全国栽培面积最大的龙眼品种,约占全国龙眼面积的50%以上。
  王锦泰果场中农户正在打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