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2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石肺”男子肺移植重获自由呼吸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7月28日
版次:
12
通过移植手术重获“新生”的两名患者,向心脏移植团队、肺移植团队专家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张蓝溪 靳婷 田单 吴梅芬
7月25日,接受了肺移植的34岁“石肺”患者林生,在术后21天康复出院。受益于器官移植,双肺几近“废用”的他能够再次获得自由呼吸的机会。
就在此前2天,在该院接受心脏移植的44岁何先生,也成功摆脱了“扩心病”出院。巧合的是,这一对肺脏、一颗心脏,均来自于同一位突遭意外的男子。一次捐献,给了两位陌生人“新生”的机会。
石匠职业病
据了解,林生自14岁开始外出谋生,一直从事石材加工,长年累月吸入了大量的粉尘。近5年来,他感觉体力越来越差,每到季节更替或气温降低时就觉得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尤其在过去1年来,病情急转直下,多次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抢救,出院后也需要长期吸氧,日常生活无法自理。
因病情持续进展,饶是在呼吸机支持下依然呼吸困难,不堪其苦的林生坐着轮椅由家人送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求医。入院时,他的状态已经非常差,四肢消瘦,每说一句话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胸部CT检查显示肺部多发肿块,融合成团,初步诊断矽肺性肺纤维化。
该院胸外科乔贵宾主任介绍,矽肺俗称“石肺”,由于长期吸入的粉尘在肺内沉积,造成双肺弥漫结节性肺纤维化,肺功能持续下降。像林生的病情,病灶如同水泥团块一样紧紧附着在患者肺脏中央,机体严重缺氧,已发展至终末期肺病。
“换肺”呼吸自由
医院立即组织胸外科、呼吸科、ICU、麻醉科、体外循环、康复科、营养科及精神心理科行多学科会诊,考虑患者既往呼吸系统疾病多年,治疗过程不规律,肺功能极度减退,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肺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案。
由于林生病情重,营养状况差,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风险高,专家团队予安排住院多学科综合治疗,经过1个多月的调理,患者气促症状明显改善,可鼻导管吸氧,间断下地活动,全身评估符合肺移植手术标准。
7月2日,COTRS系统(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通知,成功匹配到与林生配型的供体。多学科团队随即开展会诊,就术中麻醉监护及手术流程、供体获取流程、术后ICU监护及康复全流程进行全面讨论。
7月4日上午7点,林生被送入手术室准备,当接到供体合格的消息后,肺移植手术正式开始。在手术及麻醉团队的精心配合下,耗时4小时45分完成双肺移植术,术中出血仅100毫升。术后患者转入ICU监护治疗。
经术后密切监护治疗,林生于次日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三天转入胸外科普通病房,由康复科医生指导进行术后肺功能康复,营养科协助营养支持治疗等。
7月25日出院时,林生已能够脱氧正常活动,他感慨,“这么多年来终于可以正常呼吸了!”
5年存活率超80%
“感染关是肺移植手术面临的主要困难。”乔贵宾主任表示,肺时刻都在与外界交换气体,肺移植手术本身的难度和术后感染、慢性排异反应等发生风险,相比其他器官移植都高出很多。
实际上,林生在双肺移植术后第13天,也出现了排斥反应和感染。在术后密切的血液、痰液监测中,医生们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帮助林生很好地度过了难关。“肺移植手术全程管理很关键,需要将抗感染和抗排斥(免疫抑制)维持在一种平衡的关系。”乔贵宾主任说。
据介绍,很多终末期良性肺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肺囊性纤维化、矽肺、ɑ-1抗胰蛋白酶缺乏、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当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且肺功能持续下降,预期寿命1-2年之内,肺移植成为最后的希望。
乔贵宾主任表示,目前肺移植技术已经很成熟,5年存活率超80%。对于有肺移植指征的患者,术后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从“气喘吁吁只能躺着”到“原地复活,能够跑步爬山”,效果非常明显。
链 接
华南首个“心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挂牌
7月2日,通过COTRS系统分配,同样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待移植手术的44岁何先生,也幸运地盼来了供体心脏。来自同一名男子的捐献,同时救了他和林生。
何先生术前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今年以来胸闷气喘加重,活动能力大幅下降,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移植门诊登记了信息等待心源。在移植术后,何先生恢复良好,重获“心生”,于7月22日出院。
器官移植是学科前沿技术,也是一家医院综合水平的重要体现。目前,广东省人民医院已获得心脏、肾脏、肝脏及肺脏四项器官移植执业资格,器官移植技术全面发展。
7月23日,该院正式挂牌国家“心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成为全国4家获评资质的医院之一,也是华南地区唯一“心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将为需要获得心脏移植资质的外科医师提供规范化培训,进一步推动心脏移植事业的发展。
通过移植手术重获“新生”的两名患者,向心脏移植团队、肺移植团队专家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35岁女子血尿1年查出“胡桃夹综合征”
上一篇:
下一篇:
35岁女子血尿1年查出“胡桃夹综合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