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6版: 农村财富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可降解人造丝成温室种植新帮手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8月13日
版次:
06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力嘉
实习生 陈怡
温室大棚里,一株株小番茄整齐吊挂着。下头,红彤彤的果实惹人喜爱。上头,一根根吊蔓绳在阳光照射下泛出润白光泽。这吊蔓绳并非普通绳,而是源自德国的可降解材料人造丝,未来,这根绳子有望在中德机构合力下,将环保农业拉得更远。
温室种植新帮手
“站着”种瓜果,藤蔓竖着长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温室大棚里,使用吊蔓绳吊秧是适应高水平标准化种植的常用手段,尤其是在高经济价值的蔬菜瓜果上,其不用过多绕蔓且容易采摘。”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然而,一些种植者却遇到过吊蔓绳中途断裂的糟心事,这突如其来的袭击会让植株“报废”。另外,每到换季,吊蔓绳往往与藤蔓缠绕一起,难以分开。本可以进行堆肥的藤蔓不得不与吊蔓绳一起被废弃或还田,含有塑料的吊蔓绳对土壤环境带来负面效应。
如今,一种新型的高强、高韧可降解吊蔓绳致力于改善这些不足。“相比于传统的PP吊蔓绳,CORDENKA人造丝提取自植物纤维素,是一款环保的可降解产品。在沤肥环境下可自然降解。”CORDENKA中国全资公司“可丹卡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可丹卡”)总经理陈飞一直努力探索如何让这一新产品落地,传播环保农业的理念。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于2020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当中明确规定,产生秸秆、废弃农用薄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农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回收利用和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这表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并行不悖的。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可降解材料、减少污染是值得倡导的方向。
据介绍,CORDENKA人造丝在堆沤试验状态下,经过12周降解,90%的残留物小于2毫米,且不含任何生态毒性。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CORDENKA人造丝无疑是个好帮手。目前,该材料已应用于欧洲大型农场。
除了环保,CORDENKA人造丝还有其它优良性能,包括强度高,模量高尺寸稳定性好,可抗UV紫外线。此外,CORDENKA人造丝还具有吸水性好,不仅吊秧效果好且不伤植株,有利于植物攀爬和生长。而在综合成本方面,使用不可降解的PP绳,分离人工成本较高;而使用可降解的可丹卡蔓藤绳可免去将两者分离的烦恼。
可降解材料拓展更多农业应用场景
近年来,作为材料界“老行家”,CORDENKA也在尝试拓展农业应用场景,直接可转化的就是吊蔓绳。“吊蔓绳只是起步,我们计划利用拳头产品人造丝研发出更多适合中国农业生产的材料,比如渔网、地膜等。”陈飞表示,可丹卡正与国内研究可降解农业材料的单位接洽,引进国外技术和产品,并因地制宜改造后为国内农业所用,为企业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
陈飞谈到,可丹卡与广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初步达成应用测试示范、科研深度合作、可降解系列产品成套技术推广模式等三个方面的合作意向,给农民“打个样”,让农民买得放心。据介绍,广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自2009年开始进行可降解材料的研发,目前已有生物降解地膜等多种产品在市场推广,在该领域具有领先性。
日前,可丹卡到访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就可降解材料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与相关处室和单位进行了交流。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广东良种良法引进示范推广单位,总站及其承载的广东种业博览会一直是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很愿意与国内外企业开展合作。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交流合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可降解材料的使用是环境保护大趋势,在农业生产资料上的应用符合生态发展要求。交流合作处将持续整合资源,为有关单位和企业就农业技术交流、产业投资等搭建平台,开展有益的接洽活动。
可降解人造丝在温室栽培中得到应用。
上一篇:
下一篇:
仁化丹霞贡柑亮相上海
上一篇:
下一篇:
仁化丹霞贡柑亮相上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