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81家厂商中标千万吨化肥商储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8月20日版次:08

  化肥商业储备将救灾肥、春耕肥、钾肥三项储备合为一体。

  8月17日,2020年国家化肥商业储备项目中标结果公示。本次招标确定了150万吨钾肥和45万吨救灾肥储备承储企业、805万吨春耕肥储备承储企业。包括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建设有限公司、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云天化农资连锁有限公司等在内的81家化肥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中标。其中,多家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结对组成厂商联合体投标承储,产销衔接紧密。
  据悉,自8月3日本次化肥商业储备项目招标启动后,对化肥市场行情提振明显。华东某化肥贸易商表示,国内化肥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秋季是传统的化肥需求淡季,化肥商业储备能有效调节市场供需,有利于化肥产业链上下游健康运作。
厂商联合产销衔接紧密
  与今年4月份公开的《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实施的《办法》提高了承储企业资质与销量门槛,支持厂商组建联合体进行投标。其中,首次将承储企业和联合体注册资金由“不低于3000万元”提高至“不低于5000万元”,要求复混肥产量80万吨以上,且春耕肥承储企业在标的区域内近三年年均销售量不低于企业投标量的1.2倍。
  在此次春耕肥中标的121个承储单位中,共有47个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结对组成的联合体中标,合计承储量达257万吨,约占总量的31.9%。对此,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符纯华表示,《办法》支持化肥生产、流通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承储,实现从农资生产到运输的高效运转,客观上推动了产业供应链融合发展,有利于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
  作为传统行业,农资行业供应链融合发展起步较晚,进度较慢。符纯华认为,农资供应链具有创新、协同、共赢、开放、绿色等特征,厂商合作有利于加速产业融合、深化社会分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让农资行业“底盘”更稳。
  符纯华还表示,这一机制一方面有利于创新农业产业组织体系。通过加强产销衔接,促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把农资供应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二是有利于提高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建立基于供应链的农资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全部纳入追溯体系,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链条可追溯体系,提高消费安全水平。
提振三大单质肥行情
  据了解,本次化肥商业储备项目招标时间较往年有所提前,对化肥整体需求、化肥市场价格起到了支撑、推涨作用。在国内招标及国际市场提振的作用下,尽管8月为传统农需淡季,三大单质肥价格自7月底开始持续上涨。
  以尿素为例,生意社数据显示,尿素现货价格8月11日报1763.33元/吨,较月初上涨7.3%。截至8月11日下午收盘,国内期市尿素主力合约月涨幅超过4%。截止8月7日,磷酸二铵价格为2320元/吨,近两周涨幅为1.3%,价差扩大66元/吨,氯化钾报价也小幅上涨10元/吨达1830元/吨。8月份64%含量磷酸二铵较6月份上涨70-100元/吨,上涨幅度4%以上。8月份以来,在原料尿素、钾肥、磷肥尤其是尿素价格支撑下,部分复合肥企业报价小幅上行,复合肥价格指数小幅上升。
  中泰证券研报指出,受印标及国际价格持续上涨推动,市场价持续提升,二季度以来尿素开工维持高位,而库存在出口利好下持续去化,预计未来价格仍维持高位;磷铵方面,二季度以来一铵和二铵开工均高于去年同期,国际需求强劲,企业库存持续去化,预计未来仍有上行空间;钾肥价格则因库存高位有所压制,根据化肥商储招标,钾肥招标量为150万吨,进口肥占比不低于80%,有助于消化钾肥库存压力,提振价格中枢。
□本报综合报道
  化肥商业储备将救灾肥、春耕肥、钾肥三项储备合为一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