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0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塘角鱼曾经暴利 一年内价格腰斩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8月20日
版次:
10
在最近三年,塘角鱼行情经历了两次过山车式的起落。
近期,大部分水产品价格都在上扬,尤其以牛蛙、生鱼、加州鲈等涨势最猛,就连对虾行情也开始逐渐复苏。然而,像本地塘鲺这样的小众特养品种行情却持续低迷了大半年,目前塘头价仅有去年同期的一半,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养殖量大幅扩张,消费端需求增加不大而导致的。
曾经价格好不愁卖
粤桂新手追高入行
本地塘鲺学名胡子鲶,又称塘角鱼、角角鱼,广泛分布于华南等地,其中广东粤西(湛江、高州、化州)、广西(玉林、北流)等地的精养较为集中。塘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肉刺少、营养丰富,很受人们喜爱。同时,它还具有收敛肌肉、愈合伤口的功效,可作为外科手术后病人的滋补佳品。
本地塘鲺的养殖模式可分为精养和混养两种,作为底栖性鱼类,有的养殖户也会套养少量本地塘鲺作为调水改底来使用。粤西地区的本地塘鲺以精养为主,一年四季都可以养殖,没有特定的放苗时间,其中水泥池精养的产量和效益尤其突出。本地塘鲺耐低氧能力强,一个技术成熟的养殖户,通过不停地大量换水,在一个100平方米的水泥池,本地塘鲺的产量往往在1万斤以上,个别养殖技术和条件好的池塘,产量能在1.5万斤以上。
据了解,本地塘鲺水泥池精养本地塘鲺的养殖周期通常为4-8个月,一年可养殖两造,也有的养殖户可以实现一年三造。大规格鱼苗(1000尾以内/斤)的成活率普遍能达到8成。养殖前期可以3天换一次水,养殖后期每天都需要换水,换水量大概在30%-60%。本地塘鲺的上市规格通常为3-5两/尾,不同的鱼中会根据各自的需求来抓鱼。
近几年,塘鲺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行情波动。2017年由于供过于求,塘头价长期不足6元/斤;从2018年起,塘鲺行情逐渐回暖,在2019年粤西地区3两上规格的塘鲺价格暴涨,一度达到8.8元/斤,一时成为养户争相养殖的品种,养出来的鱼根本不愁卖。此外,由于环保整治、猪场关闭或转型,加之非洲猪瘟的影响,粤西、广西等地不少养猪户被迫转型,其中部分原有的猪舍改造转养塘鲺。因此,2019年当地养殖量激增,为日后价格下跌埋下伏笔。
供过于求行情低迷
养殖户陷亏本边缘
时间来到2020年,塘鲺价格进入低谷,一方面是巨大的养殖量,另一方面则是消费市场并无明显的改观,今年大部分时间里塘鲺收购几乎处于半停的状态,养殖户普遍反映“基本没有人来收鱼”。“以前行情好的时候,一天能收超过一万斤的鱼,现在每天能走两三千斤鱼已经是很好的了。”日前,茂名高州一养殖户介绍,他曾请不同的流通商前来收鱼,当他们来看鱼的时候,总能挑出毛病而委婉拒绝收鱼,“其实就是不想收鱼,因为在消费端很难卖得动,而养殖的人也太多了。”
据悉,因为流通受阻、供过于求,目前本地塘鲺价格低迷,广西、粤西等地3-5两规格的塘鲺仅有4元/斤左右,5-7两规格的在5.6-5.7元/斤,价格只有去年高峰时期的一半。目前养殖户已经处在亏损的边缘。受此影响,养殖户投苗意愿低,苗场反映秋苗卖不出,50尾/斤规格的苗价8元/斤,200尾/斤规格10元左右。
此外,由于部分养殖户养殖经验不足,容易受到虫病的困扰,导致鱼体烂身烂鳃,尤其是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损失更为严重。此外,曾经有养殖户的疏忽管理,三天没有投料,等发现的时候原本2000斤的存塘鱼因为互相残杀最后剩下不到100斤,养殖户欲哭无泪。
曾经暴利的一条鱼,如今鲜有人收购,终究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能和养殖规模同步增长,每个品种都是如此,只有控制一定的规模养殖、拓宽市场消费渠道才有出路。在此建议养殖户不要盲目追高入行,特别是经验不足的新人容易出现亏损,关键是目前流通环节并不足够成熟,这在2017年就上演过一次的行情倒塌,现如今又重演了。
□何闪闪
在最近三年,塘角鱼行情经历了两次过山车式的起落。
上一篇:
下一篇:
螺蛳粉畅销带动田螺养殖 投苗300斤/亩三个月可收获
上一篇:
下一篇:
螺蛳粉畅销带动田螺养殖 投苗300斤/亩三个月可收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