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3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钓鱼城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8月29日
版次:
13
钓鱼城,不是钓鱼的。
钓鱼城,传言也钓鱼。钓鱼城三面环水,山似天堑。相传沧海横流、洪水泛滥时期,有巨人站立石上,持长竿垂钓嘉陵江中,得鱼以救民饥。
真正的名气,缘于一场战事。因其壁立于大江之上的险要地势而易守难攻,宋朝于此筑城,抵御了蒙哥率蒙古大军的铁蹄。蒙哥战死,算是此城钓到的一条大鱼。
巍巍城池,气势恢宏。石城之顶,却是平畴千顷。战时驻兵,平时种养,确是一块风水宝地。刘玉章世代居于钓鱼城。先祖搭建草庐,开垦良田,耕种为生。先父忙季事农,闲时下山做点小生意,草庐换瓦舍,日子渐显滋润。到刘玉章这代,农事与生意的技能升级,山上包了大片地,建桃园种桃树,山下买了更宽房,建了桃片加工厂。这些年,刘玉章不仅赚得盆满,还带动钓鱼城的农民吃饱饭,赚了钱。荷包鼓起后的乡亲不少也洗脚上岸到城里买房当起了城里人。刘玉章却仍住在钓鱼城上、桃园之中的农家小院,过着桃花源似的生活。
玉章有个女儿,乡亲们从小叫她刘妞。当桃花源的刘妞出落成桃花闺女时,玉章把她送去了英国留学。
钓鱼城再有名,始终是乡下;桃花源再漂亮,终归是农村。就在大家都在淡忘刘妞时,又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街坊们传开了一个消息:刘妞回钓鱼城了。有人从上山的车上看到了她,那个水色,那个洋气,灿若桃花。
女儿刚毕业,就被刘玉章叫回来了。他要在钓鱼城上建桃源贸易城,山上村民的小康路还得继续铺。于是,他又种了新品种,引进了生产线,瞄准的市场在欧美,样样都要跟“洋文字”打交道。玉章吃不消了,女儿在英国学的是生物技术,正好派上用场。
冷寂了好阵子的钓鱼城热闹了。桃花园的桃花季,赏花者纷至沓来。
好久不回村的“城里人”回来了。种了一辈子桃花的钓鱼城人,心思不在桃花,想看的是当年山里丫头长成花。
二毛已不叫二毛。他从宾利车下来,掸去西服上刚刚飘落的一瓣桃花,递给玉章印着“毛德雄董事长”的名片。“刘哥!不,不,不,刘叔,不记得我了?”双手扑进玉章怀,揽得可紧了。可眼睛却越过刘玉章后脑,目光穿过桃林。
桃花林里,丛丛粉白衬着一袭嫩黄。刘妞在用放大镜观察着花蕊的细部。
农家腊肉,土鸡汤,加上桃花酒,玉章和从前在他厂里偷了一箱桃片后跑省城就再没回来的二毛喝开了。刘妞不喝,静静地听他们聊。
玉章需要毛德雄的投资,二毛要刘妞做秘书。话题不在一个频道,刘妞听起无趣,回地里了。二人的酒话越说越离谱,醉趴了,宴席散了。
来了副县长,分管外贸的。早听说了玉章的项目,一直没顾上来视察——领导视察,就是支持。这一回,刚死了老婆就赶来了,秘书在电话上通知了玉章,副县长还带来了支持政策哟。
喝着上等好茶,品味新试产的桃片。副县长口里叫着好,眼睛瞄着一边给茶杯添水的刘妞。提亲的暗示玉章听懂了。刘妞瞪了老汉一眼就出了门。玉章红着脸对副县长说“考虑考虑”;副县长青着脸收回了桌上的文件,说着“研究研究”甩门而去。
市区、省城,来客接连不断。昨天送走了一个,今天又来了一批。花期之后,桃树挂果。可刘妞天天琢磨的那片从中东引进的新品种就只掉花,不结果。刘妞给罗曼发了求助邮件。罗曼是一同留学的同学。毕业之后她回国了,而他没有同行,去了以色列。同窗三年,也仅是同学。
钓鱼城归于冷寂,愁煞父女俩。玉章醉在桃花酒,刘妞桃花不再有。
忽一日,山腰弯道传来车辆的轰鸣。刘妞伸长脖子,林子挡住了山道,只看见一汪清流,绕山崖东去。波光粼粼,涟漪阵阵,似有鱼动。
从小货车驾驶室跳下一个年轻人。货厢装得满满,有一口特大号的行李箱。其它的,是一棵棵枝条,枝条上,有鲜嫩的苞芽,像一只只鱼眼。
刘妞迎了上去,唤了一声:“阿曼!”声音很轻,好像怕惊扰了钓鱼城下嘉陵江的鱼儿。
□施崇伟
上一篇:
古老的忧郁
下一篇:
突出强项
上一篇:
古老的忧郁
下一篇:
突出强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