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让日本首相辞职的溃疡性结肠炎是不治之症吗?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9月03日版次:11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张阳 黄睿 庄燕妍

  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因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决定辞去首相一职。安倍晋三17岁患上溃疡性结肠炎,至今近50年也没有治好。这个疾病是“不治之症”吗?
  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王凌云教授表示,溃疡性结肠炎虽只要严格听从专科医生的指导,规律用药,定期随访,大部分病人可以保持病情稳定,预后良好。
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常常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及粘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出现严重贫血、低白蛋白血症、消瘦、发热等全身症状,也可能会有外周关节炎、口腔复发性口腔溃疡等肠外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没有金标准,往往需要全身和局部全面检查,结合反复发作或者持续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排除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
与饮食习惯关系密切
  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欧洲、北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但随着饮食、生活习惯的变化,近年在亚洲乃至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王凌云教授指出,我国现有数据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人,性别差异不明显。该病的发生与饮食关系密切,患者常出现营养不良,也不利于病情缓解,建议食用低脂肪、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适量优质蛋白饮食,避免海产品、奶制品、人参及鹿茸等补品以及刺激性大、难消化的食物。
病情进展有癌变风险
  王凌云教授表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大部分病人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服药维持病情缓解。首选内科治疗,但内科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甚至癌变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在控制急性病情后,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方案及疗程,一般不少于4年。
  饮食不当、感染、不良情绪等可能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应严遵医嘱,做好疾病管理。
  从病变范围看,广泛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癌变风险最高,其次是左半结肠型;从发病时间及病程长短来看,发病时间早(发病年龄>20岁)、病程较长(超过8年)的患者癌变危险性明显增高。有数据显示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发生结肠癌的风险较正常人增加10-15倍,因此建议8-10年的广泛结肠炎和病程15年以上的左半结肠炎患者每2年进行一次监测性结肠镜检查。
  此外,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癌变危险性明显增高,癌变时间明显提前,这类人群更要注意结肠癌筛查。
患者能正常生育吗?
  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年龄与生育高峰期重叠,很多患者面临着治疗与生育的矛盾。由于疾病活动期会增加患者不孕率,增加不良妊娠的风险,降低药物安全性,因此不建议患者在病情活动时选择生育。但缓解期的患者生殖能力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可以选择生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