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广东荔枝专家与果农组团赴海南交流

攒经验,助发展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9月29日版次:07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戴甜甜

  针对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产量相差大、产量不稳等问题,广东省实施了“提升市县农业科技能力促进优势产业发展专项”。
  9月23至25日,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陆华忠院长组织带队,课题承担人、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陈厚彬教授等与广东茂名、增城、汕尾地区的十五位果农代表一同组队,前往海南交流“妃子笑”品种种植技术。
栽培模式由密植改为间伐
  海南是我国特早熟和早熟荔枝优势产区,“妃子笑”管理技术较为成熟,在高产稳产技术、果园机械和成本效益控制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据了解,海南“妃子笑”平均单产接近700公斤/亩,最高的年产量超过20万吨。
  交流过程中,景鹏公司荔枝基地技术总监李军和鲁宏集团荔枝基地负责人周军峰均表示,为适应陵水县气候变化,当地果园的“妃子笑”种植方式由密植改为间伐,降低果树的密度(近几年减少至每亩15株左右),并增加枝梢树,这种稀植方式能增加光照与通风,提升果树抗风险能力。
  “不管每年的收益如何,我们对果园投入是常规化,管理水平就不会降低。虽然荔枝的株数减少但荔枝产量不变甚至有所增长。”李军表示,近几年,海南荔枝种植户在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的带领下,交流技术经验,通过实践和体系专家培训指导,种植技术不断进步。
管理果园,做到合理规划
  康庄荔枝合作社社长韦永康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果园有70亩,其中50亩是“妃子笑”。他分享了“妃子笑”梢期的修剪与施肥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建议管理好果树秋梢期与生长期等关键时期,保证果树在这段时间内积累养分,提升荔枝品质。
  海口金绿果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录理带领大家参观了种植基地及采后处理销售和加工场地。据了解,在荔枝销售季节,该合作社可以每天处理400吨的荔枝,有600人进行选果和包装。
  在荔枝采后处理与产销经营方面,王录理建议果农要组建合作社,带动当地果农进行荔枝营销业务,形成荔枝采后处理与加工产业链,并要尽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取长补短,共促荔枝产业发展
  9月25日,广东与海南荔枝果园管理技术经验交流会在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进行,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春义出席会议。
  会上,体系生物技术育种岗位科学家王家保介绍,目前海南省荔枝种植总面积近些年稳定在33万亩左右,种植品种以妃子笑为主,近五年鲜果销售额15亿元以上。
  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祥和从荔枝采后修剪与秋梢培养、控梢促花与花芽调控、花穗处理与保果壮果这三方面介绍了海南“妃子笑”荔枝的管理特点。
  “来海南参与此类培训交流活动收获颇多,并感受到了海南荔枝产业园的管理水平较高,投入较多,拥有专业水平。”汕尾市新荔龙劳动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崔保国表示,海南省荔枝产业近几年发展较快,广东荔枝还要向海南荔枝学习管理观念,加大果园的资金投入,更加专注于荔枝种植与产业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