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围观·事件北京◥>

24岁北航博士毕业受聘211高校副教授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10月13日版次:02
  近日,一则题为“他24岁北航博士毕业受聘211高校副教授”的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受到关注。主人公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届博士毕业生侯涛刚,别人还在研究生头秃的年纪,1996年出生的他不仅拿下博士毕业证,还受聘211高校北京交通大学,成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澎湃新闻
  @刘天放:以前,人们印象中的“教授博导”好像都是一把年纪的人,对“小伙子小姑娘”当教授博导,还有些转不过弯儿来。这证明以前那种“论资排辈”式的评职称制度,已经被“谁能谁上”等更科学合理的制度代替。当然,“娃娃”当教授博导绝非易事,背后肯定有巨大的付出。年轻人都能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既有个人的天资,又有勤奋努力加机遇,以及用人制度的不断完善密切相关。
  @杨朝清:在过去,一些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等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评职称还要排队、“熬资历”;现如今,以能力、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让一些“90后”享受红利,不用“熬资历”。让职称评审更加合理、更加公平,不仅有助于让更多“后浪”勇立潮头,也有助于促进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微观·杂谈
  @蔡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现在我们已经是差不多60%了。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只有44%,也就是说中间有近16个百分点的差距。所以我们要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工,特别是那些比较长期稳定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能够成为城市居民,这样既能稳定劳动力供给,又能激发出庞大的消费潜力。
  @贾晋:城乡融合的改革是一次综合性的改革,是对生产要素开放和流动体制的改革,也是产业重构、空间重构和社会重构。产业、空间和社会的重构都是随着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乡村内部区域间的流动和聚集而发生的。区域城乡要素流动和融合改革做得好,区域内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和生产力布局调整就将加快,区域产业、空间和社会重构就将面临更大的空间,乡村振兴的推动速度就将更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