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这样盖地膜等于白铺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10月13日版次:07
  地膜覆盖是农业生产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农艺措施,在调节地温、保水保肥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延长了农作物栽培期,节约了农业用水,提高了抗击农业灾害的能力。此外,地膜还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等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农户都用好了地膜,地膜覆盖方法不合理,效果等于零。
  错误1:地膜紧贴茎基部
  地膜覆盖不当,是诱发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地膜覆盖时切记不要紧靠在蔬菜茎秆上。建议尽量不要用刀片割地膜,而要用手指去抠地膜,保证口子较大,不会弥合,一般在直径5~8厘米为宜。高温阶段,把地膜两边卷起,防止地温偏高;温度下降时,再把地膜拽开,用嫁接夹将相邻两幅地膜夹起,使得地膜不要接触茎秆。
  错误2:全棚贴地覆盖地膜
  很多菜农在覆盖地膜时,都是直接把地膜全棚贴地覆盖,操作行地膜经过无数次的踩踏后,与地面紧密贴在一起,种植行浇水时也会压迫地膜,严重影响了土壤透气性,造成根部发育不良。
  专家建议,种植行最好用钢丝或竹竿将地膜撑起来,每隔50厘米一个,从南往北把地膜覆盖在撑秆上,这样可以实现膜下浇水,既提高了土壤透气性,又使得湿气难以往外挥发,降低了棚内湿度;而操作行最好是覆盖作物秸秆,既提升了地温,又调控了棚内湿度,一举多得。
  错误3:秋茬菜地膜覆盖过早
  近日,随着气温的降低,种植黄瓜的菜农正在采用“打孔法”加紧覆盖地膜。在晴天下午进行,此时黄瓜茎叶含水量低,比较柔软,覆膜时不易折断茎蔓。一般情况下,一人在后墙处拽住地膜轴,另一人拿着地膜一端由北向南拉放,地膜必须拉紧铺平无皱折,等地膜与该种植行齐平后,膜的四周用土压紧压实,对杂草较多的地块,压好膜后就开始逐棵打孔,并把黄瓜理顺好。
  专家建议,在棚室蔬菜栽培中,覆盖地膜时间的早晚要根据具体的气候条件来确定。如秋茬黄瓜在定植后,外界温度较高,若立即覆地膜,一方面因地膜增温过高,容易出现闷根;另一方面覆地膜后,在地表层形成湿润环境,不利于根系下扎生长,可能导致蹲苗失败,难以培育出壮苗壮棵,所以建议在覆盖地膜时要根据具体天气情况,一般在定植15天后再覆盖地膜,有利于幼苗根系下扎,培养壮棵。
  错误4:只在操作行覆盖地膜
  观察发现,很多菜农种植甜椒只覆盖了棚内的操作行,而种植行却没有覆盖地膜。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发挥地膜覆盖的优势,反而凸显了劣势,效果很差。棚室蔬菜生产中,地膜覆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而操作行覆盖地膜、种植行不覆盖的做法对降低棚内湿度不利,因为在蔬菜浇水时,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浇种植行的,种植行不覆盖地膜对降低空气湿度也就起不到多大作用,也不能起到保温的效果。而在操作行覆盖地膜,弊端也是明显的,使得操作行内土壤透气性大大降低,影响了根系生长发育。
  错误5:地膜口未封住
  笔者观察发现,甜瓜叶片老化、叶边缘干枯、黄叶、干叶严重的地块,都存在一个问题——地膜口未封住。
  地膜口未封好,地膜起到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同时地膜下温度高、湿度大,地膜口敞开后特别是中午高温时,地膜内的热气、水汽会往上蒸发,导致作物下部叶片被湿热气包围,下部叶片易早衰,也更容易导致病害发生严重,都与地膜口未封住有着重要的关系。
  很多菜农因为人工成本太高,懒得封口,认为叶片发黄就是病害或者水肥不足,生病了就打药,结果效果不尽如人意,产量品质下降,最终导致收入降低。因此,覆盖地膜一定要注意,在蔬菜移栽后或出膜后及时用土将地膜口封住、压好。     □农财网种业宝典

上一篇:降水明显可趁机蓄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