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8版: 葡萄产业发展大会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葡萄产业集约化 种植大户占95%以上
云南建水被授予“中国早熟优质葡萄第一县”的称号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10月27日
版次:
08
建水葡萄面积超过10万亩,以夏黑、阳光玫瑰为主。
南方农村报记者 魏耸
建水位于云南省南部,被誉为农业“黄金地”。在建水县南庄镇,一排排葡萄大棚整齐排列,连绵数里,颇为壮观。据了解,目前建水葡萄面积已达10余万亩,产量16万吨,产值20多亿元。
引种夏黑
建水葡萄名扬全国
2001年5月份,一心想要寻找“全国葡萄最早熟产地”的许家忠到建水考察,被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吸引。在建水县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他于当年10月份接收50亩土地,开始了种植葡萄的创业之路。
“我们引进了23个品种在建水试种,最终选定了夏黑作为主栽品种。”许家忠回忆道,经过技术摸索,夏黑落花落果严重的缺点得以克服。2004年,他在建水种出的夏黑葡萄香味浓郁、口感佳、果肉硬脆,市场反应良好。
随着夏黑葡萄在建水的扩种,其产量也与日俱增。为了打通省外销路,2007年,许家忠带着三箱夏黑前往嘉兴、东莞等地进行推销。“成长在高原的夏黑由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卖相和风味绝佳,并在3、4月就已经早早成熟。”许家忠介绍,他发往东莞的夏黑一开柜就以15元/公斤的价格售罄,供不应求。
建水葡萄得到长三角、珠三角消费者的青睐,此后名气越来越大,夏黑葡萄的行情也随之越来越好,最好时能卖到42元/公斤。由于行情较好,夏黑这一葡萄品种受到广泛关注。2009年以后,江浙等其它地区陆续开始种植夏黑。目前建水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早熟夏黑葡萄基地。在许家忠看来,正是因为建水这个产区,夏黑才能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农业热土
大批浙江人投资建园
欣欣向荣的建水葡萄产业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员参与,他们来自浙江、山东、四川、东北等地,其中以浙江人为主。在建水县南庄镇羊街,建有浙商购物广场、浙商饭店、浙商农庄等,由此可见来建水投资的浙商之众多。
据不完全统计,来建水种葡萄的浙江人超过4000人,云南云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贤近就是其中一员。“我来建水之前,夏黑能卖到38—42元/公斤。第一年我就种下了520亩。”王贤近介绍,自2012年来到建水种植葡萄后,他每年都扩增葡萄种植面积,第三年就发展到了3000多亩。
没有种植葡萄技术基础的王贤近从头开始学习,经过几年的积累,他的种植技术日渐成熟。由他种出的“云沃”牌葡萄还荣获“2017云南名优水果”荣誉称号。“前些年,夏黑平均每亩收益能达到3万元以上,我们很快就收回了成本。” 王贤近表示,近几年阳光玫瑰葡萄风生水起,他紧跟潮流,目前已将1500亩葡萄改接为阳光玫瑰。
近些年,建水县强化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一对一”协调服务,采取“一事一议一策”的招商办法,先后引进万里神农、提子科技、云南云沃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大批浙江农业大户入驻建水。据了解,建水县通过招商引入社会资本近20亿元投入葡萄产业发展。
增收致富
疏果技工名声远扬
目前建水葡萄以公司、大户等为主体的经营比重达95%以上,产业组织化、集成化程度高。“整个南庄镇通过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共流转土地8.02万亩。”南庄镇葡萄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永生介绍,土地流转前农户一年收益是600元/亩,土地流转后可以获得1800元/亩的租金,收益增加两倍。
据悉,建水县目前土地流转面积达22.4万亩,其中40%以上土地用于葡萄产业发展,农户每年土地流转总收入近4亿元。
除了土地资金,务工收入也是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建水葡萄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农户在自家门口就业5万人左右,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收益达6亿元。
南庄镇党委书记何正伟介绍,南庄镇是中国早熟葡萄名镇,在多年的发展中,葡萄产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巧媳妇“金剪刀”疏果队伍,每年都被各个省区的葡萄种植大户争相请出云南进行疏果。
“队里最优秀的一天工作15个小时,每天赚八九百甚至千把块,平均下来每天能赚到五百多块,手脚慢点的每天也有不少于260元的收入。”南庄镇大寨邹伍村的邹春梅说到,今年4月她跟着团队,辗转大理宾川、四川、湖南、安徽、山东给阳光玫瑰疏果,务工期间的往返机票、车票和食宿都由老板负责。
在南庄镇,像邹春梅这样的葡萄疏果人才有3000余人,她们让建水巧媳妇“金剪刀”的疏果技术名声远扬。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建水葡萄在市场上已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2019年建水成功举办第25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并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授予“中国早熟优质葡萄第一县”称号,可谓实至名归。目前建水葡萄正朝着世界一流名特水果迈进。
建水葡萄面积超过10万亩,以夏黑、阳光玫瑰为主。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