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快递内鬼”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11月19日版次:02
| 网议 |
  新闻背景:河北省邯郸市公安局在近期侦办的一起案件中,不法分子与圆通快递多名“内鬼”勾结,通过有偿租用圆通员工系统账号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再层层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至不同下游犯罪人员,涉案嫌疑人涉及河北、河南、山东等全国多个省市,涉案金额120余万元。(11月16日新京报贝壳财经)
  @苑广阔:这次圆通公司因为“内鬼”作案,导致40万条个人信息遭泄露,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网友应该还记得,早在2013年,媒体就曝出圆通公司近百万客户信息被泄露,并且还在网络上被公开贩卖事件。值得警惕的是,圆通公司这两次的客户信息泄露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公司内部人员勾结外部人员共同作案,其中“内鬼”更是造成信息泄露的关键性因素。
  而且,泄露信息的方式,或者说手段也是一模一样的,那就是利用员工账号登录内部系统,最终批量窃取客户信息。这下问题来了——在几年时间内,同一家公司两次发生客户信息大面积泄露,而且泄露的方式基本一样,这说明什么?说明在这几年里,该公司在保护客户个人信息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换一种说法——说明公司对客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杜恒峰:中国早已是全球第一快递大国,但和快递的高渗透率相比,个人信息保护却并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快递企业为了应对同行的激烈竞争,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了自动化设备、仓库、货车等硬件上,以求获得最低的经营成本;同时,为了将对手赶出市场,快递企业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价格战。这种以抢占市场份额为目标的竞争策略,决定了快递企业只会将效率置于最高优先级,以获得更多的B端下单,至于C端用户的体验、用户数据保护,只要“过得去即可”。
  要知道,想要真正禁绝内鬼,需要快递企业对整个数据系统进行改造,做到人员和数据隔离,这是一个既花钱又考验技术实力的事情——花钱的机会成本是损失潜在的市场份额,这是快递企业不能承受之重;技术则是快递企业的短板。
  @周汉华: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牙齿不够锋利”,规定往往处于沉睡状态。民事维权成本非常大,收益非常低。大家每天都出现这样的问题,都觉得没办法,这是民事维权的困境。与此同时,行政执法层面的相关规定也都基本处于休眠状态。这有非常复杂的原因:首先是取证难,固定证据也难,最后,找到相关的违法链条也很不容易,所以大部分行政执法现在处于休眠状态。现在主要起作用的是公安部门每年通过专项打击行动来进行制裁。
  因此,要加大力度打击泄露公民信息的违法行为,对于防范人脸、声音等生物信息泄露,应成为立法、执法的重中之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