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2021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维持重发态势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11月19日版次:08

  化学农药使用总用量持续下降,绿色防控大势所趋。

  近年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均呈上升趋势。

  11月13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在“第36届中国植保双交会信息发布会”上发布了2020—2021年度全国植保植检重大信息,预测2021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需求变化。
总发生面积62亿亩次
  从全局来看,由于病虫害发生基数高,作物布局、种植制度和气候条件总体有利,2021年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仍维持重发态势。其中,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螟等迁飞性害虫,小麦赤霉病、小麦条锈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流行性病害对粮食生产威胁大。预计全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可达62亿亩次,防治面积可达70亿亩次。
  根据2019—2020的全国大范围监测调查结果,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发生为害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从发生面积看,西南、华南等周年繁殖区,发生面积占比在80%以上,长江中下游、江淮等迁飞过渡区,发生面积占1~2成,北方重点防范区发生面积占比不足1%。预计2021年草地贪夜蛾在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呈重发态势,需重点防控。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作为水稻中常见虫害,2021年稻飞虱在华南、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将偏重至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在江南、西南东部和长江下游稻区将偏重发生。预计全国发生面积分别为3.5亿、2.1亿亩次,防治面积分别为4.5亿、2.5亿亩次。
  小麦种植需重点防控赤霉病和小麦条锈病,其中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发生面积在年际间剧烈波动。根据2001年至今观察数据预计,未来10年赤霉病大流行频率明显提高。由于甘肃陇南等地秋苗发病早而普遍,湖北、河南南部冬季气温正常或偏高,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病害冬繁,2021年小麦条锈病将总体偏重发生,重发区域主要在湖北和陕西大部、河南中南部、甘肃南部、四川沿江沿河流域、新疆伊犁河谷和塔城盆地等麦区。
  自2018年起,草地螟已进入第4个暴发周期,上升势头明显。内蒙古多地查到越冬茧,四子王旗等地虫源量较高,加之蒙古、俄罗斯等境外虫源区有大规模迁入可能,预计2021年内蒙古及其周边草地螟重发可能性大。
除草剂占比增长明显
  近年来,化学农药使用的总用量持续下降。2011—2019年农药使用总量(折百量)由31.3万吨下降到26.3万吨。各大类使用量各有变化,2011—2019年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三大类使用量合计占比由96.0%下降到94.5%,其中杀虫剂占比由40%下降到27%,杀菌剂占比由24%增长到26%~27%,除草剂占比由31%增长到41%,封闭除草、拌种药剂类的农药品种使用量上升明显。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成为主打农药。近7年来(2013—2019年)微毒、低毒农药新登记数量占年度新登记总量的年均值为96.6%,其中有3年达到了100%。
  2020年我国农药使用总量为26万吨左右(折百量,估测值)。预计2021年农药使用量需求与2020年基本持平。这是因为病虫害防治的农药使用刚性需求旺盛,一方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总体要求,另一方面是重大病虫害重发趋势明显,预防性和应急性防控要求高。此外,随着植保无人机的迅猛发展,与植保无人机相匹配的有关农药品种和助剂上升空间较大。
  由于土地流转、托管等规模化经营进程加快,除草剂用药方式由插后封闭逐渐转变为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使用量将继续上升,伴随恶性杂草抗药性问题将日益突出。
  根据抗性治理建议,稻田、麦田、玉米田等除草剂品种的使用量将各有变化。如稻田抗性杂草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黑龙江、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7省大部分稻区,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抗性频率较高,建议在高水平抗性地区停止使用以上药剂。
推行绿色防控技术
  利用生态控制、免疫诱抗、“四诱技术”、电解水技术、防虫网阻隔技术、昆虫天敌保护利用、生物农药应用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手段,有利于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在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环境下,生物农药发展前景广阔,且更符合绿色防控的需求。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建议继续推广应用真菌类、病毒类和细菌类微生物杀虫剂,重点产品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短稳杆菌、白僵菌等,以及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等;此外,还可以继续推广应用含有萜烯类、生物碱、酚类、类黄酮、甾体等有效成分的植物源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等新型调节剂)、昆虫生长调节剂(蜕皮激素、保幼激素等)、农用抗生素(井冈霉素、武夷菌素、阿维菌素、农抗120、多氧霉素和中生菌素等)等。
  在免疫诱抗防控上,目前推广应用的植物免疫诱抗剂产品主要是氨基寡糖素类与蛋白质类,已登记产品141种(其中母药35种)、企业120个。而防虫网阻隔技术广泛应用于水稻、果树、蔬菜上的害虫防治。尤其在保护地蔬菜上,防虫网阻隔技术可有效控制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甘蓝夜蛾等20多种主要害虫为害,还可阻隔蚜虫、烟粉虱、蓟马、美洲斑潜蝇等传毒昆虫媒介,达到防虫兼控病毒病的效果。      □农财网农化宝典
  近年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均呈上升趋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