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当前水产品牌建设三大关键点

政府与企业形成合力,建立新经营理念,充分发挥产品特性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11月19日版次:10
  几天前,在浙江台州市路桥区,警察将一名男子抓获。原因是该男子非法印制、销售“三门青蟹”商标礼盒,今年9月以来,已经销售这种假冒礼盒2800多只,经营数额近万元。
  此嫌疑人发现三门青蟹在当地市场很畅销,感觉自己发现了商机,就买来“三门青蟹”商标礼盒进行仿冒出售。虽然他声称,这些礼盒只卖给销售三门青蟹的三门商贩,但未经品牌许可擅自使用“三门青蟹”商标并且销售获利,已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
  在上述案例中,抛开过程细节而言,其中涉及到的“三门青蟹”品牌经过近30年时间建设,成为整个青蟹行业的风向标,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并入选2019年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前10名。
  青蟹是目前我国水产行业一个很典型的品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属性:特产、精品、高档、稀缺。已有业内专家提出,在我国所有甲壳类养殖动物中,青蟹是最有潜力打造品牌的种类,甚至还比大闸蟹还有优势。近年来,品牌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经过对比观察,笔者总结出水产品品牌建设三大关键点,以青蟹为例进行分析。
“政府+企业”双轮形成合力
  农产品从生产到形成品牌,涉及多个社会和经济层面,需要协调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简要来说是政府牵头、企业运营,政府管理部门居于统筹主导地位,企业则负责市场化的操作,二者形成合力,缺一不可。
  做农产业品牌,在生产方面需涉及到土地,农民,农业生产,农村政策,农业经济组织、环保、农业(种植、畜牧、渔业、防疫)等多个环节,在商业方面则更多,包括工商、商标、知识产权、物价、国土、城建、税务、劳动等众多领域,非常繁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党政部门进行一揽子统筹调度,其难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企业的作用也不可或缺,做品牌是高度的商业化行动,其本质是高附加值的产品价值变现,存在基础是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整个品牌建设的过程都是从市场个性出发,高度市场化的行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品牌打造、市场推广、营销策略、团队组合、形象设计、资源配置等等多个方面,都需要企业亲力亲为,因为企业身处在竞争中,最了解市场和消费者,否则就会造成所有工作无法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中,政府和企业能够紧密联合的案例少之又少,仅从获得地理保护的这部分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来看,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品牌“出生即死亡”,拿到“地标”以后要么缺乏管理、任其生死,要么就是假冒群起,如蝗灾一般耗干品牌资源。
“生产视角”转变为“消费视角”
  经常听到有人问,我的东西很好,为什么不好卖?本质上这是商业维度问题,水产从业者看一个水产品好坏,通常是“生产视角”,也就是看这个动物的健康程度,养殖环境是否好,养殖管理是不是合理等。
  但是,这对于做品牌来说却过于局限,用商品价值的维度综合评价,从“生产视角”转变为“消费视角”,再来看水产品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首先是产品本身的品质,即是从“生产视角”看到的养殖产品的好坏评价。
  其次,是恰当的性价比,产品定价和产品质量是否匹配?通常来说,常规水产品种做品牌,利润率相对较高,反而越是高档的水产品种,这个利润提升坡度就越平缓。以草鱼为例,参考目前比较成熟的品牌案例水平,能够比普通草鱼溢价提高50%-60%,对于其本身价格定位来说,已经是大幅度的提升,而且草鱼产量巨大,如果仅按照价格进行单变量分析的话,溢价空间足够充分。高值品种则不一样,以青蟹为例,其本身属于高价定位,在珠三角地区,出塘价通常是成本的2-3倍,以此为前提,如果产品定价过高,就会被市场拒绝,这也是做高值水产品品牌最突出的难点之一。
  食品类商品最注重体验,简言之即食用口感,事实上,这是很多成功的品牌农产品的第一要素,其它的所谓富含营养、健康、抗病等等,都是在口感体验成功之后,附带出来的叠加效应,但不幸的是,总有人忽略了最重要的方面而舍本逐末。
  和工业产品的原理相似,体验度好的的农产品,或许表面上仅仅是“好吃”,但考验的是其背后整个商业体系,从种子开始,生产、加工、储运、物流,以及市场营销,产品推广等等,要求的是整个系统工程升级,并非一蹴而就。
切忌盲从“产业链”
  在习惯的认知中,很多品牌概念容易流于“大规模、上档次,动辄多少亩,带动多少人员”,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
  考虑到产品稳定供应,品牌建设必然需要一定规模。但更关键的是,建立一个合理的、良性的可循环的商业闭环,规模大或者小,都只是相对而言。小范围品牌也是品牌,只要产品好、供应好、品牌力足够,赢得市场认可,即是成功范例。
  曾经有一段时间,产业链的概念被众多行业所热议,农业也不例外,但经过实践证明,产业链的想象很美好,现实却有较大风险,连中国最具规模的农业巨头也没有做的很好,反而给自己增加了很多成本和风险。
  所以,做品牌不一定要大规模,不要盲目涉足产业链,而应该提倡这样的理念:做品牌应该经营生态链。所谓生态链,也是价值传导链,即每一个环节都视作一个生态系统,其自身可以维持良性运转,又可以将价值传导到下一环节。在生态链中,不同的环节可以是企业自己做,前提是实现自身良性运转,也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多个系统共生共存,最终形成一个大的良性运转体系。
  具体到青蟹,更理想的途径应是充分发挥“特产、精品、高档、稀缺”特性,定位为“菜肴”而非“食物”,其目标人群是喜爱美食、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群体,以抢占这部分消费者为主要目标,做精品比做规模化更加可行。综上,水产品品牌建设应该从产品本身属性出发,以此为品牌建设核心,牢牢抓住价值规律和市场变化趋势,从局部开始有序推进,因地制宜探索最合适的路径。       □农财宝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