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3版: 广东省第二届南药产业大会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我国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12月05日
版次:
03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评价。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交出了一张优秀答卷,再度证明了“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的充分必要性。
“药为医用,医因药存”。在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中,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发展中药产业是我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法宝之一。
中医药抗疫显担当
在没有针对性治疗特效药以及新冠肺炎疫苗的当口,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我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以金花清感颗粒等“三药三方”为代表的针对不同类型新冠肺炎的治疗中成药和方药,临床疗效确切,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促进了核酸转阴,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说。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黄璐琦团队在古代经典名方基础上研发的中药,近日已获得阿联酋卫生主管部门认可,被列为紧急注册用药。“中医药抗疫临床成果在海外得到认可,是促进中医药走出去的大好机遇;同时更应推动其在国内注册上市,进一步造福国内民众。”
中药材质量是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中医药发展基础和人才建设还比较薄弱,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第三大点提出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意见》要求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强化中药材道地产区环境保护,修订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严格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管理,分区域、分品种完善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管理办法。规划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引导资源要素向道地产区汇集,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探索制定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激励政策。倡导中医药企业自建或以订单形式联建稳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评定一批国家、省级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基地。健全中药材第三方质量检测体系。加强中药材交易市场监管。深入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到2022年,基本建立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等级评价制度。
这无疑是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中药材质量好,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才会好,中医临床防治才会有疗效,中药产业才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事业才会高质量发展。
种好中药材成“脱贫方”
发展中药产业又是我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法宝之一。种好中药材,成为贫困村的“脱贫方”。
我国贫困地区多在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但生态环境好,在中药材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等方面独具优势。
6年前,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贫困户李铁梅开始在黄璐琦团队的帮扶指导下,学习中药材种植关键技术,在当地进行中药材种植。如今,李铁梅已经从一名贫困户成为当地的中药种植大户,不仅自己实现了脱贫,更带动1300多名贫困户走上了中药材种植这条致富路。
据悉,多年来,黄璐琦团队已摸清我国2000多个县的中药资源本地情况,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帮助贫困地区通过种植中药材造血式发展。目前团队已累计培训基层人员220余万人,惠及362个县,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黄璐琦多次提到:“要把脱贫攻坚与中药资源保护利用、绿色生态发展相结合,运用科学技术破解贫困地区发展中药材产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据统计,仅贵州,2019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660万亩,产值超过150亿元,带动11.63万户贫困户、37.1万贫困人口增收。
而在广东,仅云浮市,全市南药种植面积115万亩,种植面积超万亩的品种10个,建有南药种植示范基地155个、南药种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6个,带动20多万农户增收。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要打造新时代南药金字招牌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要打造新时代南药金字招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