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中药给生物种养殖领域带来新希望

从“有抗”到“无抗”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12月05日版次:05

  记者在罗定市原始蛋鸡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厂房参观,该公司每年向社会供应3600多吨安全无公害鲜鸡蛋。

  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鲜乐草”荣获“2019蛋鸡产业十佳替抗优品”称号。

  诸卫平博士研发的中草药液瓶可防治针蜂。

  2019年7月1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94号》公告,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政策的出台,使生物养殖行业迎来全新挑战,我国养殖业进入全面替抗的时代。
  业内人士认为:“在饲料无抗,养殖临床减抗的大背景下,中兽药和天然植物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期。”这也意味着养殖行业新一轮洗盘开启,中药材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12月6日,中国中药高质量发展高峰会议将在云浮举办。会议将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等中医药领域专家,把脉中国中药高质量发展之路。
“无抗养殖”是养殖业发展方向
  罗定市原始蛋鸡养殖有限公司(下称“原始蛋鸡养殖公司”)坚持用中兽药养殖蛋鸡、生产安全健康鸡蛋。该公司每年向社会供应3600多吨安全无公害鲜鸡蛋,保障市民“菜篮子”产品供应,是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养殖业使用抗生素是一个普遍现象,人们间接从食物中摄入过量抗生素,身体就会产生耐药性,人体免疫系统逐渐遭到破坏。”原始蛋鸡养殖公司董事长莫桂芬告诉记者,他自1989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从事蛋鸡养殖和饲料生产及技术研究长达30年。因深知使用抗生素养殖的弊端,他立志要生产不一样的蛋鸡,做好“良心蛋”。
  据了解,虽然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曾对全球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畜牧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所导致的动物耐药性、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已经异常严峻。
  而中兽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防控动物疾病的药物,与抗生素相比,中兽药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很小。2019年我国中兽药产值近60亿元,占兽药总产值的15%。
  同样坐落于云浮市的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大华农公司”),专注于动物保健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公司中兽药产值达3亿,已成为国内排名前三的中兽药生产企业。
  “在饲料无抗,养殖临床减抗的大背景下,中兽药和天然植物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期。”大华农公司化药公司副总裁程含波认为,在饲料中添加中兽药来替代抗生素,适应高效化养殖的饮水型中兽药、针对重大畜禽传染病防控的中兽药、安全有效的宠物用中兽药、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将成为中药在动物养殖中的重点发展方向。
生物养殖公司促进行业革新
  尽管使用中药制品比使用抗生素的成本要高出许多,但在养殖行业,仍有一些公司坚持探索无抗生素养殖。
  以原始蛋鸡养殖公司为例,该公司是广东省首家开展“零”有害物残留鸡蛋专业养殖公司,也是我国目前唯一采用中医药技术、全期无抗生素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中医农业基地。
  2010年,莫桂芬开始探索蛋鸡全程无抗生素养殖。为此,他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展开长期产、学、研合作,在蛋鸡健康养殖、鸡蛋无抗生素化、中药抗应激及中药保健蛋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2006年,莫桂芬和他的团队终于研发出中药预防禽流感的使用方法,填补了国内利用中药制品预防禽流感的技术空白,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如今,原始蛋鸡养殖公司被国家认定为无公害鸡蛋产地、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农业部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如果说莫桂芬是发挥情怀进行中医药替抗养殖的实践,那么隶属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大华农,则是促进行业加快从“有抗”向“无抗”转变的一员。
  “公司组建了一支以教授、博士为核心的中兽药研发队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多层级的自主创新平台。”程含波介绍,大华农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领衔的国家级中药研究平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针对替抗中兽药开发、非洲猪瘟的中药防控技术、新型中药提取制剂关键技术等重大方向开展研究。同时,大华农公司还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据悉,大华农拥有完善的全链条中兽药生产基地,陆续建成投产约8000吨生产加工能力的生产基地及中药全生产链。
农作物“喝中药”或取代农药
  在动物养殖上,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农作物种植上同样扮演重要角色。
  中草药农业技术专家、广西大学农学博士诸卫平对中草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研究多年,并取得突破。
  “中草药应用在农业上,不仅可以防止环境污染,还可以防治病虫害、改善农作物的品质。”诸卫平说,他从过去研发的一种驱赶昆虫的中草药液中得到启发,2018年发明了一种驱赶针蜂的中草药液瓶,通过药瓶散发出的挥发油,使针蜂迷失方向、产生厌食、焦虑,进而干扰其正常寻食行为,让针蜂不来或少来叮咬瓜果。
  在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凤二村李叔培的果园就验证了这种中草药液防针蜂瓶的奇效。
  “以前受病虫害影响,产量会有所降低,去年使用了诸卫平博士研发的中草药液防针蜂瓶,产量增加了20%左右。”李叔培的果园面积约13亩,主要种植火龙果。他告诉记者,该果园于2014年开始建设,次年就产生了病虫害,2016年果树病虫害开始加重。诸卫平通过雾喷中草药提取液和悬挂中草药液防针蜂瓶等措施,基本控制了该果园的病虫害。
  如今,诸卫平发明的中草药防针蜂液已帮助很多农户战胜困扰多年的“针蜂”病虫害,在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上均取得显著成效。微生物农业技术也慢慢在广州从化、广西多地推广应用。这些技术不仅大幅减少了喷洒化学农药,而且还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而在甘肃省,则有农作物直接“喝中药”,这一操作或将取代化学合成农药。据新华社报道,兰州交通大学天然药物开发研究所教授沈彤及其团队研发出来的技术及产品成功地进行了这一实践。
  沈彤及其团队历时20多年,以传统中药材为原料,自主创新研发出一种集营养、防病、杀虫为一体的纯中药制剂植物源生物农药系列产品。该产品10多年来已在甘肃省、陕西省、四川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区100多万亩农作物种植上进行了试验示范及应用推广,改变了传统农业依赖化学合成农药治病防病的习惯,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该系列产品得到了国际生态组织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法国爱克赛尔的认证,可用于美国和日本标准有机农业生产种植。
  “中国古代就有中草药进行灭虫。”据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所魏露苓教授介绍,比如古人会将鱼藤的叶子泡水,并将浸泡后的水洒在花的叶子上,达到杀虫的目的。魏露苓认为这些古老的灭虫方法虽然受到现代化农药的冲击,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中草药防治病虫害以其独特的环保和安全性,在现在仍然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丁声俊曾指出:“全球生态产品的年销售额已达到625亿美元,欧盟自产生态农业产品供不应求,有近60%的缺口需要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口,其中阿根廷和中国是其主要供应国。生态农业产品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沈彤认为,生产生态农业产品,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而中药将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南方农村报记者 程胜涛 杜金亮 伍思懿  通讯员 曾锦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