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一杯奶成就一个乳制品专业村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12月17日版次:06

  澳士兰总经理杨燕卿在采访中,谈的最多的就是牛奶的营养价值。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力嘉

  燎原社区距离汕头中心城区约20公里,隶属汕头市濠江区玉新街道,在这个依山傍水的传统村落里,坐落着一个大型奶牛场。从1995年产出第一杯巴氏鲜奶至今,这个奶牛场持续为潮汕地区老百姓提供新鲜牛奶。
  一杯奶、一家企业,成就了燎原社区获评广东省首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乳制品专业村。这家企业,就是汕头经济特区澳士兰牧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士兰”)。它带动燎原社区逐渐形成集牧草种植、奶牛饲养、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乳制品产业,为当地农民就业增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科学喂养提升牛奶品质
  “起初,牧场参照上海奶牛场的模式建造,在当时算是最先进的。”澳士兰总经理杨燕卿回忆起小时候父亲创业的情景,依然十分兴奋。
  “不管是此前的三聚氰胺事件,还是今年的疫情,都突显了掌控奶源的重要性。”杨燕卿表示,主营牧场能更好地把控牛奶品质,减少中间环节的生产风险,还能根据市场需求调节产量,可以说谁控制了奶源谁就控制了市场。
  澳士兰一直研究如何提升牛奶品质。2019年,在成功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项目后,澳士兰将80%以上的资金直接用于奶牛身上,重点对现有牛舍进行改造,面积达1800平方米。探头、张嘴,津津有味地咀嚼起晚餐,鼻翼不停轻动,似是在吸着草料的香气;享毕用完,悠悠转身走到专属“运动场”踱起步;夕阳下,奶牛黑白花纹的皮毛格外澄亮。杨燕卿说,“让奶牛住得舒适,身心舒畅,才能产出更多更高品质的奶。”据初步测算,新居下的泌乳牛,每天每头产奶量从20多公斤提升至30多公斤。
  奶牛既要住得好,又要吃得好。目前,澳士兰除了精选安全优质玉米、豆粕等奶牛精料原料外,还自营牧草基地,用奶牛粪便制成有机肥种植,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条,确保奶牛吃得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即将建成的挤奶厅将从原来的管道式挤奶变为转盘式挤奶,挤奶效率大大提高。“我们还计划启动数字化养殖。”杨燕卿介绍,澳士兰正与通讯公司联合,在奶牛身上装上芯片,搜集数据,精确了解奶牛的生理状态,科学管养奶牛,“打个比方,选择它情绪好的时候配种,生产质量可以大大提高”。
坚持推广早餐一杯鲜奶
  挤出后的牛奶经真空管道进入储奶罐,运至加工厂进行加工,再由冷链配送到千家万户,澳士兰鲜奶从牛体到餐桌最短仅需4小时。然而,如何让更多的人喝牛奶是“从牧场到餐桌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碗白粥、一碟粿条,是很多潮汕人的传统早餐标配,要改变并非易事。
  “首先要尊重地方文化,再逐步推进,这条路很长,所以要坚持。”早餐一杯鲜牛奶,下午一瓶酸牛奶,建立饮食习惯,杨燕卿从自家做起,她形容牛奶是“白色的血液”,人一辈子都不能“断奶”。
  澳士兰在汕头地区建立社区鲜奶吧,搭配销售面包,倡导“新式”早餐。“它是一个真真实实的存在,除了方便社区居民购买,还在无形中将牛奶做早餐、喝牛奶的习惯潜移默化。”杨燕卿始终想着如何让这个好产品被消费者真正认知和接受。
  2020年,澳士兰又开展了另一个营销渠道的探索——牛奶智能柜。在濠江区一小区内,牛奶智能柜内放满了鲜奶,等着客人提取。通过扫描智能柜上的二维码,消费者就可以预订鲜奶和即时购买酸牛奶。杨燕卿介绍,“利用‘一村一品’项目资金,我们购买了首批5台智能柜,并将陆续投放到社区。相对于重资产鲜奶吧,该项目运营起来容易很多。”
一二三产融合联农带农
  除了把牛奶送到消费者身边,杨燕卿还要把消费者邀请到牧场来,一个集生态观光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体项目已经绘出了蓝图。一户一户消费者家庭可以走进这个城市中的牧场,体验喂养奶牛等互动,了解奶业知识。
  从奶牛饲养到牧场观光,澳士兰已形成从一产到二产,再到三产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与当地农户结成“多形式、广空间”的合作。
  燎原社区的魏大姐和灯塔社区的陈大姐原来都是全职家庭主妇,后来受雇于澳士兰成了牧场工人,每天负责照料奶牛,每个月能获得近5000元工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魏大姐还供养孩子上了大学。
  “我们还流转了周边数百亩土地,种植牧草,优先聘请村民管理。”杨燕卿介绍,公司也与其他农户签订合作协议,以订单农业的方式收购牧草等,作为奶牛的口粮。下一步,澳士兰将借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建设,继续通过订单收购、委托饲养、土地流转、入园就业等多元化形式带动农户8户以上,预计参与项目农民年人均收入达18000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