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2版: 文化室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品茗之水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12月31日
版次:
12
| 闲话春秋 |
作为茶道中人,宋徽宗赵佶不但善品茶,还具有相当高的茶理论水平,写出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茶学专论《大观茶论》,并在其中最早提出了喝茶的水标准。
他认为:“水以清、轻、甘、冽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后人又在他的基础上增加了个“活”字。像北宋苏东坡《汲江煎茶》诗中就提到“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李德裕更认为:“烹数千里之泉”不及“今吾提瓶支龙塘,无数十步,此水宜茶。”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得更直接:“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
清人梁章钜在《归田锁记》中认为,只有身入山中,方能真正品尝到“清香甘活”的泉水。凡此等等,都说明烹茶水品,当以“新”“鲜”“活”为贵。在中国饮茶史上,曾有“得佳茗不易,觅美泉尤难”之说。烹茶用水首要是追求新鲜和活性,而不是名泉。
为了能喝上新鲜的美泉,古人也真是各尽其法。无锡惠山泉水被茶圣陆羽列为天下第二泉,李德裕听说惠山泉的美名,就想尝尝山泉水的甘甜。他下令建立起一条自京城到无锡汲取惠山泉的特快专递线,这条专递线后被人们称为“水递”,规定一天一夜之内,必须将水送到西安。明清时期有八百里快递重大军情,未曾想,唐朝宰相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用“快递”来送水。为了品尝一口甘甜的山泉水,李宰相也真是“拼了”。
无独有偶。宋徽宗经过反复尝试,发现宫中所储之水,一个月内都能保持鲜活,所点之茶,色香味俱全。于是,他下旨责令各地名泉贡水,务鲜务活,特别诏令两淮两浙路发运使赵霆当“按月贡水”。
与官僚资本不同,同样为喝到新鲜的“活水”,明代画家李日华就只能利用民间集资的手段发起《运泉约》,组织嘉兴的友人们雇船运送惠山泉:“每坛偿舟力费银三分”“月运一次,以致清新。”他的斋号就叫“味水斋”,爱水成癖,可见一斑。
千里快递活水,固为豪气;百里而致清新,乃见痴心。古人对新鲜活水热衷如此,但更讲究的是,就连取水方法也大有学问。明人张岱《陶庵梦忆》里面的《闵老子茶》,就记载他曾经到著名茶师闵汶水处请教。闵汶水煮好一杯茶端给张岱品尝,张岱感觉不俗,问他用什么水煮的茶,答曰惠泉水。张岱奇怪:“惠泉离这里上千里,这么远运过来,而泉水依然新鲜无比,棱角分明,是咋回事呢?”闵汶水说,这可费了牛劲了!我取惠泉水,一定事先把井底淘干净,夜里静待新泉涌上来后,马上打上放进瓮里。而瓮底早就铺好了磊磊山石,既可养味,又能澄水。运输时,从不摇船,但凭自然风吹着船走。妥妥地在大文学家面前炫耀了一番!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以致“汲泉远道,必失原味”。而闵汶水却“以石养水”“虽养水味,亦可澄水,令之不淆”。此水质保鲜法确实令人称奇。 □刘释之
上一篇:
别有意趣“无情对”
下一篇:
世说新语
上一篇:
别有意趣“无情对”
下一篇:
世说新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