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3版: 读与写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前人诗句入词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12月31日
版次:
13
| 宋词小札 |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常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贺铸 《行路难(小梅花)》
清人夏敬观评论这首词说:“稼轩豪迈之处,从此脱胎。豪而不放,稼轩所不能学也。”两句话就看出了这位夏先生的主观武断,甚至不分黑白。
我们先要弄清一些基本观念。第一,辛弃疾作品的豪迈风格是从哪儿来的?我以为,他这种风格的形成,得力于书卷和学习前人,这只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平生塞北江南”,经历过丰富的斗争生活,胸襟阔大,眼界高远,本人又具有豪侠气质。而南北分立的形势,令他有志未伸,更助成了作品中苍凉郁勃的风格。他的豪迈,是结合着个人和时代的特点,交织着身世和社会的悲痛的,不是单方面所能形成,更不会凭空出现。不能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便说辛弃疾的豪迈从贺铸一首词中脱胎,真是缺乏起码的知人论世常识。
第二,一个作家的风格能否脱胎于别人的一篇作品?作家风格的形成是复杂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融合的结果。一个作家可以受前代作家的影响,也可以受同代作家的影响,但决不会脱胎于别人的一篇作品。假如真有这种情况,那不过是模仿,而非风格。
所谓“豪而不放,稼轩所不能学也”,也是无根之谈。豪放并不是故作大言,张皇其词。夏敬观硬把豪和放分开,扬此抑彼,很难使人同意。退一步说,就算豪和放可以分开来说,又有什么豪而不放就好,豪而又放就不好;或豪而不放不能学,豪而又放就能学的问题呢?何况,豪放既成为作家的风格,他就具有本人的不同于他人的面目,他可以豪而又放,也可以豪而不放,何须模仿他人的面目?
夏敬观对这首《行路难》评价如此之高,也是我所不解的。这首词其实可以列人虚张声势、故作大言一类的。在贺铸的作品中,常常有搬用唐诗的情况,而这首《行路难》尤为突出。“车如鸡栖马如狗”是后汉时的三府谚。“我辈岂是蓬蒿人”和“新丰美酒斗十千”都是李白诗。“秦女十五”出自古乐府辛延年的《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则是李贺诗。“青鬓常青古无有,秦娥十六语如弦”,是韩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是李益诗。可以说,构成这篇作品的骨干都是从古庙里拆下来的古董,假如把它们抽掉,剩下来的就连架子也没有了。
既然句子是别人的,思想也就是别人的,不管你拼凑得天衣无缝,也谈不上什么“豪而不放”的问题。 评论古人文字,搔不着痒处还可以原谅,因为理解能力有深浅,批判水平有高下,但决不可以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以个人的偏见,把青年后学引入歧途。那是很难使人原谅的。 □刘逸生
上一篇:
“亲情价”中的亲情
下一篇:
上一篇:
“亲情价”中的亲情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