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新年等来多年幸福婚姻的“确认仪式”

揭阳两社区破除数百年不通婚陈规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1月09日版次:04
  南方农村报记者 袁瀚

  今年元旦一大早,塘埔社区已是锣鼓喧天、彩旗飘扬、醒狮起舞,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德高望重的老人们穿上盛装,准备参加一场隆重的结亲仪式。这天,“广东两村破除数百年不通婚陈规”的微博话题迅速登上热搜,让揭阳市空港新区凤美街道的塘埔、桂梓两社区火了一把。
  两个遵循历史陈规数百年来不结亲、不通婚、文化民俗互相排斥的社区,终于打开心结,破除陈规,握手言和,并互赠牌匾,结为睦邻友好社区,共谋未来发展。
  “20年前,我和先生无视禁止通婚的旧例结婚成家。许多年过去,日子过得美满幸福。”破除百年婚禁这一消息,对于从桂梓嫁到塘埔将近20年的阿林而言,是对多年幸福婚姻的“确认仪式”。“百年前的落后陈规,没有阻碍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她说。
  “塘埔和桂梓,合作更加紧密,数百年不通婚、不结亲的旧俗无法适应当今发展的需求。”塘埔社区党委委员黄亮群说,仅有一溪之隔的两个社区,因日益紧密的经济文化交流,打破了隔阂,瓦解了落后的风俗。同时,当地正盘活“沉睡”的文化资源,打造乡风文明新高地。
“这么多年我们一家很幸福”
  傍晚时分,金灿灿的阳光逐渐变得柔和,暖洋洋地笼罩着桂梓社区;社区里,在阿林开办的幼儿园,孩子们欢快地玩耍嬉戏,荡漾出的笑声满足了人们对天真童趣的遐想。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塘埔、桂梓等社区,阿林看着他们,脸上和眼中泛出和蔼的笑意。“孩子们来自不同的村子,但没有受到落后风俗的影响,相处得很融洽。”她说。
  “学生告诉我,园长,塘埔和桂梓两个村要缔结友好了。那一刻,真的很开心。”阿林说,元旦前夕,已毕业长大的学生告知自己,塘埔和桂梓解除婚禁。“于我们一家人而言,就是有一个仪式证明,塘埔和桂梓通婚,也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她说。
  “小时候,我就听长辈说,当地流传桂梓、塘埔不能结亲的说法,这个风俗传承了上百年。”桂梓出生的阿林和生于塘埔的丈夫阿黄相识于中学校园,阿黄是她的学长。“校园时光,大家都专心读书,只为有一个好前程。所以初中时我俩并没有开始谈恋爱。”不过,阿黄的踏实上进,在阿林心里奠定了一个好印象。
  阿林对阿黄渐生情愫,是在大专毕业,开始参加工作之后。阿林成为了一名幼儿园教师,阿黄在工厂上班。因先前的好印象,加上多次交往,让她坚定对方即是最适合的伴侣,二人开始打量步入婚姻的殿堂。
  “塘埔和桂梓几百年‘老死不相往来’,结婚后能幸福吗?”“两个村之间从很多年前就相互诅咒,这样结婚是犯了禁忌啊!”阿林尤为深刻的记得,当二人决定成家后,邻近亲友的流言蜚语和质疑声给小夫妻二人带来过很大的压力。
  “人要活在当下,哪能因数百年前的旧俗,便放弃幸福生活呢?况且,这个小伙子踏实可靠、有责任感,会给家庭带来幸福。”成婚前夕,开通的母亲一席话,坚定了阿林夫妇成家的信念。婚后,阿林的小家庭里迎来了两个小生命。丈夫阿黄工作踏实可靠,阿林开幼儿园对学生负责和蔼,一双儿女学习上进努力,一家四口幸福和美,持续至今,为邻居们称道。
  平时,阿林的朋友圈更新得很频繁,“晒家庭”的内容占了很大一部分。“我是开幼儿园的,接触了两个村里许多家长和孩子。这么多年,我们身体力行地告诉大家,落后的风俗不能阻挡追求幸福的信念。”她说。
经济文化交流促落后风俗瓦解
  两社区虽有数百年不通婚、不结亲、文化风俗相斥的旧俗,据塘埔社区居民介绍,其中缘由无从考证。但南方农村报记者与数名当地人沟通得知,两社区在近三四十年并未发生过较为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很多人看了桂梓、塘埔破除禁婚的消息,以为这两村早先关系恶劣,实际上不然。”一塘埔社区居民说。
  冬天午后的阳光十分和煦,凛冽的清风中,几缕阳光打在身上,平添了几分暖意。80岁老人黄映明坐在塘埔社区的广场上,眺望着远处篮球场上,数名来自塘埔、桂梓社区的青年欢乐肆意地传球挥汗。
  黄映明曾是塘埔中学(现凤美中学)的一名教师,在他眼中,塘埔中学是一个不同文化的“熔炉”,汇聚了塘埔、桂梓两个社区的学生。黄映明回忆,学生们相处关系融洽,少有冲突发生。
  除了教育文化的交流,产业发展的互融共通也是破除旧俗的一股重要力量。放眼塘埔社区外环,崭新的厂房伫立其中,商铺林立俨然有序,一派产业发展生机勃勃的气象油然而生。当地老人协会的成员黄洁潮介绍,在改革开放以后,塘埔社区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以服装和家用电器制造为代表的轻工业发展迅猛,带动了本社区和外社区的人员就业。“桂梓的人涌进塘埔工作,塘埔的老板租用桂梓的土地建设厂房。”黄洁潮介绍。
  两社区仅有一溪之隔,但因文化隔阂导致百年互斥。经济的发展促使两社区空间共融、往来日益密切,破除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落后风俗势在必行。“两个社区的干部和居民,都想着有机会破除原有的旧风俗。”黄洁潮介绍,随着2021年到来,两社区决定通过一场盛大而隆重的仪式,摒弃前嫌,展望未来。
  对于这两个隔阂了数百年的邻居来说,解开心结的日子,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期盼、兴奋和喜悦的表情,洋溢在当地人的脸上。
  “两村党政、老人代表、乡贤为建设友好邻村,采纳民意,多方交流协商,双方形成合作友好的共识。”黄亮群介绍,这次仪式目的在于摒弃陈旧思想,消除隔阂,通婚结缘,结为友好邻乡。
婚禁破除源于文明新风建设
  “我们村里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出了很多名人。香港大学原校长黄丽松,就是出自我们村里。”黄亮群介绍,揭阳塘埔古称凤坡,自宋代始创村落,置官渡,扼守郡邑要冲,塘埔官渡是潮属唯一一个官府命名的津口所在。
  破除百年婚禁仪式,仅是当地推进文明新风建设的一个生动体现。如何将“沉睡”的文化沉淀激活,打造乡风文明新高地?黄亮群介绍,2017年10月,塘埔社区动员乡贤捐资200多万元,在塘埔官渡渡亭旧址以明清风格重修“塘埔官渡”。塘埔官渡公园作为揭阳“水城画卷”八景之一,于2019年被评为“第七批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还很重视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黄亮群表示,当地将废旧的荒地、猪栏牛棚进行改造,并发动乡贤企业家捐资500多万元建成儒家文化主题公园,公园饰有“忠、孝、仁、义、礼、智、信”景观石牌,并彩绘“孟母三迁、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岳母刺字、孟母断织”等十二幅壁画,富含儒家元素。“这是全省唯一一家以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打造的儒家主题公园。”黄亮群说。
  ↑活动现场举行授牌意识,预示两社区永结睦邻友好。
→两社区代表缔结友好条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