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8版: 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稻菜模式土地不闲产出也高粤西推广轮作,稻菜一年分别收获二茬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1月09日
版次:
08
冬日的茂名,一派丰收的景象。
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玉丹
新一波寒潮来临之时,冬日的粤西大地上仍是一片郁郁葱葱。茂名是我国知名北运菜种植老区之一,北运菜产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兴起。为了更好利用土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当地农户逐步探索出“稻-稻-菜”等多种复种多熟生态农业模式。如今,各类稻菜轮作模式已在茂名全面推广,前景广阔。
发展30余载模式成熟
水旱轮作减轻病虫害
茂名的稻菜轮作模式,开始于北运菜产业发展数年后的上世纪80年代末期。所谓“稻-稻-菜”,即早晚两季水稻加秋冬季蔬菜。随着茂名冬种蔬菜种类不断丰富,2000年后,在高州的根子、泗水等地,当地农民基于“稻-稻-菜”模式再次创新,发展出“稻-稻-菜-菜”模式,冬天田间无闲地,小贩乡村忙收购的景象在茂名上演。
为什么选择春夏种水稻,秋冬种蔬菜?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茂名综合试验站站长邵建明告诉记者,粤西地区夏秋两季雨水较多,气温较高,高温高湿环境下导致蔬菜病害蔓延。且当地瓜类、番茄等蔬菜品种种植较多,在夏秋台风多发时,作物的攀爬架容易被刮倒。多种因素使蔬菜在春夏种、夏秋收的风险和难度大大上升。
稻菜轮作、水旱轮作的模式不仅能充分利用当地光温水气热资源,更可推动土壤可持续发展。有资料显示,土壤环境的水旱更替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有效灭除农田杂草和土壤传播的病虫害。如今,“稻-稻-菜”“稻-稻-菜-菜”“稻-菜-烟草”等不同的水旱轮作方式已经在茂名成熟应用。
依时据地力规划种植
避免同品种连作两造
因时因地选择种植品种和时间,是稻菜轮作模式获得高效益的要点。相对而言,“稻-稻-菜-菜”的种植模式效益更高。
选择早熟品种,在清明前育好水稻秧苗,清明后插秧(抛秧)种植,3个月左右早稻成熟收获后,即开始种植第二季稻(晚稻);再过3个月,晚稻成熟后,水田改旱田,连续种植两造不同品种的蔬菜,第二造蔬菜成熟后恰好接上新一年的早稻种植,真正实现土地利用四季化。
广东省高州市建农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苏敷建正是这一模式的多年应用者。“种两季稻后种一造花点丝瓜或苦瓜,再种一造四季豆,这样做一年有粮、有瓜又有豆,还可以避开台风对北运菜的影响。”苏敷建说。
“茂名冬种四季豆在春节前后效益较高,正常年份一造豆效益可达1.5万元/亩,因此我们建议晚稻收获后先种一造瓜类,再种一造四季豆。”邵建明介绍。他同时提醒,尽管四季豆效益较高,但由于连作易产生土壤问题,建议农民不要连作两造四季豆。
种一造蔬菜还是两造蔬菜,往往取决于种植的蔬菜品种。近年来在粤西兴起的樱桃番茄种植就多只种一造。茂名市喜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惠平介绍称,樱桃番茄从种下到收第一批果约需2.5个月,种植时间多在8月底到10月中旬,收获期可持续到来年四月底,因此只种一造较为合适。
水利条件制约产业
节水灌溉亟需推广
尽管稻菜轮作模式已经发展多年,但其在茂名、在粤西乃至国内许多蔬菜生产区依然前景广阔。对于如何推进稻菜轮作模式可持续发展,邵建明提到了一个关键字:水。
动员旧水利复修,筹集机械租赁和人工费用……从2020年尾到2021年,苏敷建一直在忙着一件事:为村里的冬种菜找水喝。“由于今年冬季雨水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茂名冬种蔬菜的生产工作。”苏敷建说。
据了解,茂名冬种蔬菜当前仍以散户种植为主,农民自己管理自家的地,机械化、数字化应用设备较少。邵建明认为,解决水的问题,需要兴修水利设施和普及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两手抓。“在做好打水井等基础建设后,农民只需要每年多投入400-500元/亩的滴带成本,就可以在自家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节约65%以上的用水量。”邵建明说。
冬日的茂名,一派丰收的景象。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2个合作社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上一篇:
下一篇:
广东2个合作社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