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虫口夺粮”保丰收

夯实责任,打好水稻“两虫两病”防控攻坚战、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阻击战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1月30日版次:09

  草地贪夜蛾危害症状。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任亚航)为有效应对今年病虫害高发态势,组织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1月29日,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了《2021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根据《方案》要求,各地要结合实地情况,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抓住重点区域、关键时节,打好小麦“两病一虫”防控突击战、水稻“两虫两病”防控攻坚战、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阻击战三大防控战役。
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3%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2021年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预计全国发生面积21亿亩次,同比增加14%,对70%以上的产区构成风险。其中,稻飞虱在南方稻区总体偏重发生,江南中东部稻区大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5亿亩次;草地贪夜蛾发生主要涉及黄淮海及以南玉米种植区,预计见虫面积4000万亩。
  《方案》要求,各地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千方百计保持粮食发展好势头,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加密监测预警,突出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组织应急防治,坚决遏制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和农药减量化有机统一。
  确保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跨区域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关键源头区和重发区防治处置率达到100%,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农药减量化持续推进。
分区防控综合治理
  《方案》强调,各地农业部门要组织各级植保机构加强重大病虫害源头区、迁飞流行过渡带、常年重发区监测调查力度,密切跟踪、准确掌握发生消长动态,适时启动重大病虫周报制度,重大虫情当日即报,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加强大田普查,准确把握重大病虫发生趋势,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在草地贪夜蛾防控方面,打好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阻击战,进一步强化“三区”联防和“四带”布控。在做好虫情监控的同时,做好分区防控工作。其中,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重点扑杀境外迁入虫源,控制当地危害损失,延缓北迁时间,减少迁出虫源数量;江南江淮迁飞过渡区重点扑杀迁入虫源,压低过境虫源基数。
  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以西南、华南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为重点,采用球孢白僵菌、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推广应用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甲维盐、虱螨脲、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等,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
  在水稻病虫害防控方面,重点对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纹枯病进行防控。针对江南、长江流域、江淮单双季稻混栽区和单季稻区,稻飞虱防控重点是“压前控后”、严防后期突发成灾;南方丘陵山区、沿江沿淮和东北常发区狠抓稻瘟病叶瘟初发阶段和破口抽穗期预防,严防大面积流行。
  草地贪夜蛾危害症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