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禁入课堂”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2月02日
版次:
02
| 网议 |
新闻背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2月1日《中国新闻网》)
@新华:教育部的最新规定,对家长们来说如久旱逢甘霖。它断了孩子以作业在手机上为由拿着手机不撒手的念想。这个好办法要贯彻下去,坚持到底。跟保护孩子视力比起来,放学之前抄个作业根本不算事。谁要说离了手机咋布置、检查作业,不妨去问问老教师,没有手机的年代是咋办的。
@左崇年:手机作为通讯工具,本无原罪。学生有使用手机的权利和自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使用手机不是个问题,但是如何正确使用,如何规范化管理倒是个问题。
近日教育部这个通知规定没有一刀切,而是采用了非常人性化管理规定。“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经家长同意后可以携带,但不得带入课堂,而是将学生带入学校的手机给校方进行统一保管,这样学生放学可以使用手机,也能及时与家长保持沟通联系,让家长放心。这个规定既实事求是也人性化,从而找到科学合理的管理路径。
@张淳艺:“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看似无情却有情,充分体现了教育部门对于中小学生的善意保护。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人离开手机尚且坐立不安,自制力差的学生更会容易因手机而分心。在教育引导学生理性使用手机的同时,禁入校园的“硬隔离”能够帮助学生排除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学习,同时也能防止不当使用手机对孩子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在认真落实校园手机禁令的同时,教育部门还需要做好配套措施。一方面,满足通话需求。通过完善校内公共电话,公布班主任电话、推广可通话智能电子学生证等方式,有效解决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联系问题。另一方面,寻求家校合力。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不是学校的独角戏。学校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讲明手机的危害性,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监督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从而避免学生离校后无节制地报复性玩手机。
上一篇:
区域品牌要突围 提升长板是王道
下一篇:
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
上一篇:
区域品牌要突围 提升长板是王道
下一篇:
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