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6版: 专题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建设公益性高水平医院
高州医院坚持强内涵促转型实现稳健发展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2月06日
版次:
06
大会现场。
医院获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医院常态化开展公益活动。
2月5日,高州市人民医院七届十四次职工代表大会在医院大会堂召开。党委书记、院长王茂生代表医院向大会作了题为《坚持内涵转型推动高质量新发展 奋力迈进高水平医院建设行列》的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严峻考验,高州市人民医院始终把公益性贯穿医院制度建设全过程,党建和医疗两手抓两手硬,在艰难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在国家首次发布的全国1289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得分排名中居第283名;连续3年蝉联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授予“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获得省卫健委发布全省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示范医院的全省第二名。医院还荣获广东省文明单位,在抗击疫情中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国家卫健委官网向全国推介了基层抗疫的“高州经验”。
□通讯员 林巧文 杨杰 李光建
党医融合 全力援鄂抗击疫情
党建引领,保驾护航医院持续发展。高州医院强化“班子有作为”的担当,执行医院章程,贯彻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明确党政的各自决策范围和决策程序,设立党委专职副书记,全面加强党建工作。淬炼支部建设“纯度”。把支部建在科室上,全院43个党支部均设工作法,推进党建与医疗业务紧密结合。目前全院95%的党支部书记为科室主任(副主任),临床科室党支部书记97%为高级职称。挖掘青年队伍建设“深度”。用活用好作为“广东省卫健系统党建文化培训基地”的教育功能,超1000人次参与13期“青年讲堂”学习,其中2人获评“广东省青年五四奖章”、3人获评广东省优秀团员。
抗击“新冠”,把党支部建在“疫线”上。面对突发疫情,医院党委靠前指挥,成立抗疫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救治医疗队一二梯队,成立抗疫第一临时党支部、第二临时党支部、第三临时党支部,以党员带头,党群联动,冲向“疫线”。自2020年1月起,两批次22名白衣勇士逆行北上驰援武汉战疫,党员占比超过60%,奋战在武汉市汉口医院、金银潭医院、中南医院、雷神山医院,是广东省首次派出来自县域“三级甲等医院”援鄂的医疗队,并出色完成任务。
疫情期间医院不停诊,高质量完成每天在住院1700多人的急危重症病人救治任务同时,全面接管高州市定点医学观察治疗区,20名白衣勇士担负起全市发热疑似病人分诊、隔离治疗等重任。在乡镇,医院首创“互联网医院+云端门诊+村医通”,线上线下送“防疫方”进村,覆盖全市23个镇439个村委会,筑起县镇村三级抗疫“防火墙”,实现了医务人员以及隔离区、门诊、住院病人的零感染。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广东省抗疫先进个人2人、茂名市抗疫先进个人6人。2月22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向全国推介了基层抗疫的“高州经验”。
文以化人,凝聚共同价值追求。传承红色基因,举办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县域现代医院管理分会专场,弘扬白求恩精神。2020年10月建成全新院史馆,成为爱院敬业历史教育的重要基地。出台50项措施,增强员工生老病逝的一站式全程关怀,丰富“让员工幸福,把幸福感传递给患者,让患者满意”的和谐医院文化。
提能力强内涵 区域医疗中心竞争力增强
医院持续全面做强治大病的专科核心能力,DRG能力指数近两年来在全省130家三级医院排名第18名、第19名。2020年,高州市人民医院服务出院病人11.09万人次,41.8%的病人来自高州市外;门诊量129.81万人次;手术量41202例,复杂危重的CD型病例占出院量77.0%;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复杂III、Ⅳ级手术占手术量52.1%;全院平均住院日8.28天,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专科能力不断提升。获评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联动全市23个乡镇组建“胸痛网络”,心梗患者从入院到开通血管最快纪录为14分钟,平均时间为55分钟,优于国家标准(不能超过90分钟)。卒中中心综合数据位居全国60多名。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约启动“华西-高州主动脉夹层顺行性脑灌注联合下腔静脉逆灌中国多中心注册研究”,新开展经心尖TAVI、体外循环下婴儿气管成形手术等先进技术项目。成为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高州分中心、粤西首个“胸外科ERAS示范项目加速康复外科示范中心”、入选第一批国家乳腺癌规范诊疗质控试点中心建设单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通过PCCM,入选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协同医院。临床营养科全面实行按病种配餐,肠内营养配置量位居省内第一。
临床路径越开越多。2020年度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共73576例次,占出院病人66.33 %,入径后完成率77.25%,目前维护完成的路径达1043条,诊疗规范得到进一步强化。23个临床科室开展25个日间手术病种,2020年日间手术4251例。开展消化道出血、直肠癌、减肥等多学科诊疗,给患者提供最适宜的门诊和住院服务。医疗质控围绕“安全性、满意度”,建立医疗质量监测信息化模块,对单病种质量各项指标及手术并发症重点监测并及时分析干预。全院推开6S管理,开展品管圈活动,深化“三会”制度,改善103个临床医技及行政管理问题,连年恶性医疗纠纷为零。
人才规模“逆势”上涨。医院不断优化平台、政策,增强投入,全年招录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27人,本科63人。目前该院在职博士20人、硕士128人、高级职称442人,为医院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人才动力。如今,该院当选国家一级学会分会会长单位1个、国家级分会副主委1个,省级学会副会长6个以及分会主委、副主委21个。
科研工作更加深入厚实。医院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国自然基金1项,省自然基金2项以及其它省级项目8项目,茂名市科技计划立项项目12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2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7.398,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28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1项。医院稳步开展精准医学建设,挂牌成为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基地,通过省县合作高端平台,在心胸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等临床科室开展数字医学及3D打印研究。
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 群众获得感提升
建立互联网总医院,线上服务送到家门口。2020年6月,高州市互联网总医院在高州医院挂牌成立。医院信息化建设互联互通四甲,电子病历5级,目前已过省级审核。实现线上复诊开方、药品配送到家等服务功能,全年完成线上挂号支付41.7万多例,累计服务患者约2万人次。在粤西地区率先推出床边即时结算服务,全年累计服务17099人次,大大节省了病人时间,目前床边结算率达35%以上。医院饭堂开通微信点餐,不但为职工提供更智能便捷的餐饮服务,而且患者“只需一动手指头,餐饮送到病床头”,让群众享受到信息化的高效便捷。
形成“两个闭环”,兜底托起镇村医疗网。通过“云端医院”建立乡村医生服务闭环,高州的32家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和439个行政村卫生站共享城里三甲医院的专家。专家线上面对面指导分级诊疗和远程培训乡村医生,并通过大数据平台对镇村居民进行慢病管理。近年来,高州镇村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占比86%,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倍;乡镇医院住院人次占比39%,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3倍,“常见病不出镇”成为现实。以医院党员专家为主体建立“村医通”村民服务闭环,每个村委会一个“村医通微信健康群”,吸引每村都加入对应的微信群与医院联动,做村民身边的医生,打通健康最后一公里。目前,村医通已覆盖高州市439个村委会的22万户乡村家庭100多万村民,日常实现在微信群免费问诊、健康宣教等,让村民“小病不出村”。医院通过打造“指尖上的医院”,切实改善医疗服务,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新模式初步建立,在“国考”满意度评价获满分(120分)。
健康扶贫进村出省,对口帮扶扎实有效。在挂钩扶贫村,以产业造血扶贫,以“书记直播带货消费”“党员下乡摆地摊”等方式为农户排忧解难。目前医院挂点帮扶的高州市荷塘镇7个村235户贫困户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其中最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已达12300元。在粤桂支医中,2020年共派出心血管内科、胃肠外科、介入科等24名高水平医务人员前往广西上林县人民医院以及高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长坡镇中心卫生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其中,通过造血式帮扶,帮扶上林县人民医院从无到有开展新技术业务超过26项,开展冠脉支架植入手术350余例,解决了当地群众大病不出县的一批技术难题。
全面共享改革红利,公益常态化惠民。截至2020年9月,救心活动已完成八届,共计为2161名全国各地的贫困患儿手术治愈心脏病,减免费用1988.6万元。截至2020年,急救车跨县(市)免费出车已达10.5万多车次,为患者减免费用共计3000多万元。“光明扶贫行动”已为全市乡镇的500多名白内障老人免费手术送光明,免费手术救治茂名地区福利院残障儿童40人。此外,医院引入第三方专业陪护,接受医院规范化管理,低保户、五保户、困难户等可以免费使用陪人床。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已帮助41位重病患者获得超过62万元的医疗救助费用,让人文关怀体现在实处。
展望未来,高州医院将坚定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创新和技术赋能,做好“2021年十件大事”,奋力迈进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行列,为县域人民提供更高水平的健康保障!
医院常态化开展公益活动。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