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容貌焦虑”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3月04日版次:02
| 网议 |
  新闻背景:“早餐吃紫薯、南瓜、鸡肉肠,午餐吃一小碗荞麦面条、几颗西兰花、半截黄瓜,晚餐半截玉米、一颗鸡蛋、一颗橙子……”而这“小心翼翼”的食谱背后藏着的是困扰奕琨10年之久的容貌焦虑。和奕琨、左卓一样被容貌焦虑困扰的大学生不在少数。点开微博话题,有关“容貌焦虑”的热搜话题不计其数。(3月2日《中国青年报》)
  @张西流:医美经济的兴起,表明如今就业创业,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博弈,更是容貌的竞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病态。当今社会,尽管主流的价值观不提倡“以貌取人”;但在现实中,人们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在“以貌取人”或者“以貌被取”。俊男美女不仅在情场上春风得意,在职场上也是顺风顺水。调查显示,六成职场人表示自己遭遇过外貌歧视,而有24.7%的职场人对自己的容貌不满意。
  可见,大学生容貌焦虑,源于职场外貌歧视。在反就业歧视斗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乙肝歧视、性别歧视等都有了明文禁令,而外貌歧视,作为人的视觉主观喜恶和心理感觉,却无法可依。然而,外貌歧视已成为就业歧视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有专家指出,“外貌主义”是种族主义的新形式,应该在文明社会中被摒弃。
  @张玉胜:无法否认,容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优势,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对很多人来说,虽然第一眼给人的感觉很不错,但长期接触、相处下来,还是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换言之,一个人喜欢跟什么样的人交朋友、相处,最终还是“始于颜值终于才华”的。毕竟,好看不能当饭吃,容貌有优势若是三观不合,那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样的道理,同样是一种常识。而且,进入社会之后,每个人更会发现,跟自己相处融洽的人,永远不是容貌最好的人,而是三观最接近的人。
  因此,对大学生们而言,的确没有必要有太严重的容貌焦虑。因为,个人魅力的最终来源并不是美貌,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才应该是每个大学生最该追求的品质。自律的作息、健康的生活方式、得体的衣着妆容、积极乐观的心态、正常的三观等等,都是比容貌更重要的事情,也需要每一个人注意。当一个人的“内涵”比较丰富时,其才不会因为容貌而自卑,也才是破解容貌焦虑的根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