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虫口夺粮”保丰收 打好两大“防控战”

分别是水稻“三虫三病”和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战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3月04日版次:08

  草地贪夜蛾预计发生140万亩。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杨吉龙

  日前,广东省制定印发《2021年广东省“虫口夺粮”保丰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重点打好水稻“三虫三病”防控攻坚战和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阻击战,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
  《方案》指出,通过病虫源基数、作物布局、栽培特点和气候等因素综合分析,今年全省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和农区鼠害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2亿亩次,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
  其中,水稻病虫害预计发生面积9000万亩次。稻飞虱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3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除粤东局部偏重发生外,其余地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800万亩次;钻蛀性螟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0万亩次;大螟在全省上升趋势明显,在多地成为主要种群,预计发生程度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00万亩次;二化螟在粤北和粤东稻区回升明显,发生较重,发生面积300万亩次;三化螟在全省发生呈现下降趋势,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次;纹枯病发生面积2000万亩次,在低洼积水田块和水稻生长中后期发生较重;稻瘟病在感病品种、历史病区潜在流行风险在感病品种上发生较重,预计发生面积350万亩次。此外,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跗线螨、稻叶蝉、稻蝗、橙叶病、稻曲病等在局部地区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玉米重大病虫预计发生面积700万亩次。其中,草地贪夜蛾偏重、局部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40万亩;玉米螟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00万亩次;玉米大小斑病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60万亩次;玉米纹枯病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00万亩次。
  农区鼠害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300万亩次。
  《方案》要求,确保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重发区和新传入重大病虫疫情防治处置率达100%,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植保无人机等先进器械大面积推广使用,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实现农药使用减量增效。
  《方案》强调,今年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主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打好水稻“三虫三病”防控攻坚战。重点抓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稻瘟病、纹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实施联合监测、分区治理。稻飞虱采取“压前控后”,严防中后期突发成灾;稻纵卷叶螟主抓达标防治,保护功能叶;钻蛀性螟虫抓好翻耕灌水压基数和蚁螟峰期施药精准防治;稻瘟病狠抓破口期和抽穗期预防控制,严防大面积流行;纹枯病突出分蘖期和拔节期防控,遏制扩展危害;细菌性条斑病抓好种子检疫、发病中心集中防治以及台风暴雨后的预防。
  打好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阻击战。实行全面监测、分类施策,突出生态防控。采用理化诱杀等绿色防控措施降低成虫种群数量,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在低龄幼虫高峰期组织开展应急防控。对集中连片发生区实施统防统治,推进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点杀点治,精准防治。廉江、阳西、台山和斗门等13个国家“三区四带”布防重点县,采取全面普查,加密布设高空灯、性诱捕器,系统监测诱杀周边国家入境虫源,降低成虫落地繁殖几率。
  此外,加强农区鼠害、本地蝗虫、东亚飞蝗监测和隐患排查,一旦发现农区鼠害、蝗虫连片成灾,迅速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统一灭鼠、灭蝗行动,确保不成灾危害。
  《方案》还同步发布了水稻重大病虫害、草地贪夜蛾、农区蝗虫、农区鼠害防控技术要点。
  草地贪夜蛾预计发生140万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