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云浮农业产值增速位列全省第三

践行“两山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3月25日版次:05

  新兴县太平镇各大茶园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敢立愚公移山志、一张蓝图干到底”。云浮市被认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水缸子”。近年来,该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释放区域经济新动能,力图走出一条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云浮路径”,竭力实现广东省委省政府定下的目标——“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即日起,南方农村报推出专题,讲述云浮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南方农村报记者 程胜涛
统筹 袁雪燕

  春风拂过西江,青山连绵,生机盎然。
  在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崖楼村,广东银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带领村民抓抢农时,全面开展南药种植基地的春季农业生产管理工作。今年,该公司带领村民扩建了70亩的育苗大棚,种植三叉苦、两面针和千里香等南药品种,切实为前锋镇全年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开好局、起好步。
  罗定稻米的春耕春种已全面铺开,田间地头一派繁忙。郁南无核黄皮正值花期,迎来一批又一批赏花游玩的游客。
  云浮市被认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水缸子”。近年来,省委赋予云浮“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定位,云浮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释放区域经济新动能,力图走出一条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云浮路径”。
绿色生态 云浮特色 生态是该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优势
  绿色是云浮最深厚的底色,生态是云浮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优势。“十三五”期间,云浮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7.15%,城乡推门见绿,处处美景;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西江云浮段长年保持Ⅱ类水以上。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云浮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98.9%,排名全省第一;西江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在全国205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排名第七,在广东排名第一。
  “粒粒如玉,绿色健康。”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对罗定稻米的评价。罗定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广东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曾五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还建成广东省内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2020年4月,经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与生态气象学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罗定稻米获评“中国气候生态优品”,被授予“罗定稻米·中国气候生态优品”称号。
  广东不缺乏好稻米,而罗定稻米能脱颖而出,首先离不开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处北纬22°,罗定年平均日照1790小时,年平均气温22.1℃。作为广东最大的盆地,具独特的盆地性气候,雨水充足,昼夜温差大,受外围气候影响小。罗定还是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市),森林覆盖率达69%以上,工业污染极少,是全省唯一没有灰霾天气的市(县),境内水源、土壤、空气优质无污染,且土壤富含钙、硅及多种微量元素。
  罗定拥有完善的水利灌溉网络,水利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市耕地的83%。灌溉水稻所用的水源大部分来自水库水、山泉水等无重金属污染的水源,水温偏低,水性呈弱碱性,能够较好地中和土壤的弱酸性,利于植物有机质保持。罗定主要水源金银河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国家一类标准
  所以,罗定生产的稻米晶莹剔透,粒粒如玉,营养丰富,品质上乘。
  优越的生态环境也为云浮发展南药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云浮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164科670余种,包括肉桂、首乌、巴戟天、牛大力等道地品种,是国家首批、广东首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现代特色南药试验区。
  目前,云浮全市南药种植面积达115万亩,开展订单种植80余万亩,带动农户20多万户;肉桂种植面积85万亩,形成了沿西江流域百里产业带;种植面积超万亩的品种有10个,建有南药种植示范基地155个、种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15个。2020年,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中医药局联合公布的首批26家广东省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名单中,7家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分布在云浮市,云浮市是拥有名单中最多中药材产业化基地的地市。
  “这几年,云浮南药产业发展出乎意料地快。”广东银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刘东林介绍,面对需求量庞大的药材市场,南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目前,云浮已形成“药企+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式联农种植模式,既让农民实现增收,也让南药品质更有保证。
规模生产 富民兴村 全市共有2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是支撑云浮乡村产业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的宝贵经验。
  阳春三月,在新兴县太平镇的各大茶园里,漫山遍野的茶林春意盎然,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茶香。2020年,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出炉,新兴县太平镇因茶叶特色产业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成功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是该县唯一入选镇。
  太平镇积极牵头,联手翔顺象窝公司、水源山茶叶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实行“政府+企业+科研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把茶叶特色产业做大培优,进一步引领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与翔顺象窝公司共建集生产、加工、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太平镇茶文化产业园,带动周边3000名农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
  当下,象窝茶园里,采茶工人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他们娴熟地将茶树上最娇嫩的叶片摘下,迅速放进背篓中。“我们是按量计酬,大家可以随来随采,随采随走。”广东翔顺象窝禅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采茶工多数是当地村民,平均下来,多数人一天能拿到100多元的收入。“现在是采茶高峰期,单日最多有600多名采茶工人在茶园采摘,多的一人一天可以摘10斤左右,一天大概能赚250元。”
  目前,翔顺象窝公司种植规模达4000余亩,每年有10个月采茶期和2个月管护期,为农户提供了大量就业岗。截至2020年,该公司已经与当地700多户农户合作,帮扶70多户贫困户脱贫,累计带动村民增收逾1000万元。此外,有能力的农户按要求统一种植管理,公司保价回购茶青,确保农户种植收入。
  云安区致力于打造发财树之乡。云安区白石镇石底村种植发财树的规模近5000亩,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销售商”的模式,逐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闭环。据白石镇工作人员姚炳权介绍,石底村民人均收入从2018年的13400元提高到2019年的15666元,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从零收入到2019年6万元的飞跃。
  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是云浮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市共有2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了4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1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13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去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8.4%,增速位列全省第三。
开发功能 不止美丽
  12个镇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在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云浮市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发掘农业“产品供给、文化体验、生态涵养、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创教育、安排就业”等多种功能和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多重价值,强化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业态和产品,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转型升级。
  以南药产业为底色的旅游休闲康养路线正在云浮这块生态涵养地延展。云城区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打造的“南药养生健康之旅”项目,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是广东省首条以“南药养生”命名的旅游线路。罗定市建设肉桂风情小镇,包含肉桂主题公园、肉桂博览馆等,塑造了中国肉桂精品旅游线路。
  郁南县为有效打通无核黄皮全产业链,探索建设无核黄皮文化特色小镇。小镇分为核心区、产业城区和田园观赏风景区,分别对应悠闲旅游区、产业集聚区和生态农业区,呈现“一核两翼、一轴串三心”功能布局。该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采取一二三产业互联互产互动互利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黄皮、巴戟、玉桂、牛大力和桑果等郁南特色农产品的种、产、工、销合为一体,发展高端药膳及食品大健康产业。
  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胜地”,新兴县打造了龙山塘村、碧塘村、良洞村、石头冲村、外布前村5条精品村和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形成禅意之旅、现代农牧之旅、禅茶文化之旅、生态之旅、紫色天堂之旅5条美丽乡村游精品线路。以“旅游+”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带动产业兴旺,新兴县形成“看一场演出、拜一下六祖、吃一顿农家饭、体验一下禅文化、泡一下温泉、最少住一个晚上”的“六个一”旅游休闲产业链。
  日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20年度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名单,云浮1个镇、3个单位入选。其中,新兴县六祖镇被认定为2020年度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云浮盛世樱桃农业公园、云浮市悦天下生态旅游区、新兴县云座农场田园综合体被认定为2020年度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截至目前,云浮市总共有云安区富林镇、罗定市连州镇、新兴县里洞镇、郁南县建城镇等12个镇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云城区腰古镇水东古村落、云安区大云雾山旅游区、罗定市蒲垌生态农业旅游区、新兴县天露山旅游度假区、郁南县连滩镇西坝村委兰寨村等21个示范点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这正是云浮践行“两山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有效成果。
  新兴县太平镇各大茶园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