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七旬翁不开刀换主动脉瓣

创口仅针眼大小,重获“心”生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4月03日版次:06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张阳 黄睿 林永青

  近日,71岁的潘伯因罹患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肇庆医疗中心)接受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不开刀置换了主动脉瓣,创口仅为一个血管穿刺的针眼,避免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带来的风险。据悉,这是肇庆地区首例非外科手术主动脉瓣膜置换。
  据潘伯回忆,他是7个多月前开始感觉到不舒服,快步走路或从事体力活动后容易气促不适,需要休息片刻方可缓解,严重时夜间咳嗽,难以平卧,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及憋醒。
  在当地县医院考虑“冠心病”治疗效果不佳后,潘伯转诊至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心脏超声、心脏CTA等检查,被确诊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需要手术治疗。

  经反复沟通病情,潘伯和家人不愿意接受开放手术方案,希望采取微创治疗手段。由于潘伯年纪大,瓣膜严重钙化,入院时检查心脏功能已经严重下降约一半,手术难度和风险都很大。
  作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肇庆医疗中心核心专业之一,心血管内科医疗协作平台迅速启动,省市专家会诊进行病例讨论。在充分准备下,3月26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王景峰教授领导TAVR团队聂如琼教授、林永青副教授赶赴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该院心血管内科邓斌主任团队合作,为潘伯施行TAVR手术。
  手术选择股动脉穿刺入路,创口仅为右腹股沟区一个血管穿刺的针眼,通过充分预扩张克服了瓣膜的严重钙化,顺利将L26自膨胀式主动脉瓣准确释放到位,全程耗时不到2个小时。
  术后,潘伯左心室与升主动脉之间由于主动脉瓣狭窄造成的压力差由术前的68mmHg下降到了11mmHg。
  王景峰教授介绍,潘伯之所以感到不适,主要是因为缩窄的主动脉瓣口严重阻碍心脏血流的通过,导致全身主要器官供血不足。传统的治疗方案是开胸手术置换主动脉瓣,但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依然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作为微创介入手术方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从外周血管入路,采用导管输送的方式将新的主动脉瓣膜准确放置到原瓣膜位置,替代旧瓣膜的功能。手术创伤大大减小,让老年主动脉瓣膜病患者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也极大减少了术后恢复所需的时间和费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