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3版: 重点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走南雄红色线路忆往昔峥嵘岁月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4月20日
版次:
03
南方农村报记者 伍思懿 杨俊鹏
作为原中央苏区县的韶关南雄市,被认定的革命遗址有94处,其中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14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
如今,《梅岭三章》诗碑、元帅岭、南雄农民起义策源地、红色革命老区村灵潭村等文化地标被串联成红色旅游路径,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
近期,记者来到南雄,重走这段红色旅游路,一段段革命往事再次浮现在眼前。
九死一生
元帅被困梅岭留下“绝命诗”
北起江西赣州大余县,南至韶关南雄,逶迤连绵的梅关古道,是中国古代沟通岭南与中原的重要交通线。
沿着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梅关古道向上攀登,于山腰处,一块巨大的黑色大理石石碑屹立在古道边,碑上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陈毅的《梅岭三章》手迹。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革命家的“正气歌”。
时间回到1936年冬天,国民党四十六师策划了“梅山事件”,以四个营的兵力包围梅岭。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已久的陈毅和游击队员们昼伏草丛、夜里转移,机智地与敌人周旋,在大山里转来转去。他们不敢生火,也没有粮食可吃,只能嚼野果、野菜充饥,被困在树林草莽中长达20多天。
好几次,敌人的脚步就在眼前。被困期间,陈毅腿伤复发,始终未愈,自知难免牺牲的他在布片上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梅岭三章》,以示绝笔。
国民党军日夜搜山一无所获,最后放火烧山。在此危急关头,突然下了一场暴雨,陈毅等人得以脱险。
陈毅之子陈昊苏认为,这首留在衣底的战争诗歌绝唱,充分体现了父亲这位诗人革命家在险恶环境中革命到底的坚强信念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从梅关古道下来,途经绿意盎然、满眼青翠的220国道,不足半小时即抵达红色革命老区村——灵潭村。
风景优美的灵潭村,在历史上保留着一段红色记忆。作为革命烈士钟蛟蟠的故乡,灵潭是南雄农民起义的策源地。1927年,革命的火种开始在这里传播。
1928年,中共南雄县委在灵潭村鸳鸯围内召开会议,会议决定举行武装起义;抗日英烈钟蛟蟠是南雄走完长征的3人之一,于1939年去延安汇报工作时不幸遭日军飞机轰炸而牺牲;1940年至1944年间,广东陆军总医院在此驻扎,见证了抗战的烽火岁月。
串珠成链
擦亮红色旅游金字招牌
春光和煦,草长莺飞。记者在采访时偶遇韶关市第一中学七年级的400名学生,他们正在梅关古道—灵潭村开展研学活动。
学生卢森凯告诉记者,通过此次研学活动,了解到红军南方三年游击战、梅关古道、灵潭村的红色文化。“当时十分艰险,但他们不畏困难,坚强地走过来了。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要放弃,坚持下去。”
“登梅岭,览‘岭南第一关’南雄梅关;走梅关古道,品《梅岭三章》;访灵潭村,体验乡村振兴。”南雄市旅游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吴四串介绍,该市将梅关古道、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灵潭村等红色遗址串联成珠,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作为南雄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一个重要节点,灵潭村于2020年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红色文旅项目带动村民直接就业近40人,去年节假日期间共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
“村里越来越漂亮了,很多游客在周末和节日期间来这里自驾游,参观红色遗址。”2018年,在外务工的灵潭村村民叶慢秀返乡,成为灵潭驿站农家乐餐厅的服务员,每月收入2000多元,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韶关市珠玑镇宣传委员吴沁蔚介绍,除了做好红色旅游线路,南雄还致力打造红色旅游产品的策划设计,创新开发了一款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真人实景沉浸式文旅体验产品——“灵潭1927”。“沉浸式实景体验游戏促使游客不再是走马观花地被动参观,而是带着情景任务,必须自发地主动探究,对当地红色革命历史进行深入了解。”
上一篇:
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下一篇:
上一篇:
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