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反食品浪费”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5月01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在4月29日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部“立规矩、明责任、兴风尚”的法律,被认为兼顾法律的“硬”与风俗之“软”,将对食品浪费这一社会顽疾,提供有效的法律约束。
  @杨博:古人言“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然而,从“有法可依”迈向“良法善治”,反对食品浪费尚需经历一个过程。这既要从每个人做起,也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具体来说,反对食品浪费其实不只是“光盘”,餐桌内外的各种粮食消费都要做到节约,因为我们所有的食品和饮品都和粮食有关。现在,舆论紧盯公共场所的食品浪费。那么,家庭中的浪费是否也应得到约束?这都需要我们每个人保持自省自律,营造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涵养崇尚节约的社会风尚。
  反对食品浪费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影响着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让我们把反对食品浪费进行到底,倡导节俭消费、绿色消费和文明消费,有力地推动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生活变革。
  @方圆:我国的这部《反食品浪费法》,把近年来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有利于建立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今后,对可安全食用或者饮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合理利用,包括废弃等,这样的“食品浪费”行为,可以依法予以处理了。这是我们法治建设的向前一步。
  让“反食品浪费”成为公众的一种习惯,首先要做到有法必依。“反食品浪费法”要真正落地,明确具体执法机关的执法落实到位是一个关键。就以禁止吸烟有关法规的实施为例,多年来其执行落实的程度是很不平衡的,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执法的失之偏软。这个教训值得吸取。
  《反食品浪费法》是一部好法。弘扬传统美德,保障粮食安全,让防止食品浪费有法可依。节约是一种风尚,是一种习惯,需要在立法、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合力下功夫。
  @罗沙: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反食品浪费已经有法可依,但更需要每个人在思想认识层面和日常生活习惯入手,以法律为遵循、以美德为指引,刹住大手大脚浪费之风,树立正确的食品消费理念。
  防止食品浪费,立法已完成。制止浪费,也不能只停留在法律条文上。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还要靠政府部门、“关键少数”模范带头,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严格遵守,法律条文才能落地,让反对浪费成为深入人心的道德和社会准则,让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新食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