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1版: 水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顶壳、拉脚、蜕壳不遂 需加强三项管理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5月08日
版次:
11
时值五月,绝大部分河蟹主养区二壳陆续临近尾声,总结前两次蜕壳的情况,整体看下来不是特别理想,一壳苏南、皖南部分地区顶壳现象较为突出,二壳苏南、苏北、皖南等部分地区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拉脚及零星伤亡现象。
一二壳问题多的原因
1、天气因素
①天气不稳定,温差变化剧烈,河蟹应激反应大。
②早晚温差大,诱发底热、返底或者水体同温,出现溶氧偏低(暗缺氧)现象,影响河蟹的正常摄食及蜕壳。
2、水质因素
①春季温度低,水体不稳定,倒藻频发,加之肥水、杀虫、杀苔、杀藻等操作不谨慎,水化指标波动较大,特别是氨氮、亚硝酸盐的反复出现甚至超标,都会对河蟹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影响,导致蜕壳不遂现象的发生。
②虫害(主要指引发水浑的枝角类、桡足类等)的暴发、鞭毛藻类过度繁殖所致的水浓、水绿等现象,不但影响了水体透明度,制约了河蟹有效积温的累积,更为严重的是降低了水体溶氧,影响了河蟹的翻倍率及蜕壳成功率。
3、河蟹自身因素
体质弱、摄食量不佳,食线不好、肝胰脏颜色偏淡甚至发白等表现特征以及由于体质弱所继发的细菌感染和寄生虫病变都会引发河蟹蜕壳不遂及零星伤亡。
二壳后管理三大关键点
通过上述前两壳蜕壳情况的总结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天气变化、水质波动都会对河蟹摄食及体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二壳过后河蟹体质的恢复、强化是池塘管理重中之重的工作,其中有三个关键点必须要引起重视:
1、减少应激是关键
①做好稳水、抗应激工作,注重碳肥、矿物元素、有益藻种、菌种的补充,提升水体总碱度,增加水体稳定性。
②杀虫、杀苔、杀藻等操作要谨慎,避免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以免对河蟹造成大的应激反应。
③重视水草过旺或者藻类过多引发的水体pH偏高及波动过大现象,避免河蟹组织水肿及鳃部病变(鳃水肿、发黄、黑鳃等)的发生。
2、确保摄食是基础
①喂好料:选择诱食性强、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为佳,切勿盲目大剂量投喂冰鲜鱼,以免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增加肠炎的发病率。投饵量要充足,不低于体重的5%-7%,视天气变化、蜕壳进程等酌情增减投饵量。
②重视内服
A、吃食量弱、食线不佳的:注重内服诱食、助消化等相关产品,如:虾青素、甜菜碱等;
B、体质偏弱,抗应激能力差的;注重内服维生素、免疫蛋白、免疫多糖等相关产品;
C、肝胰脏颜色偏淡、发白的:内服免疫多糖、免疫蛋白等产品并同时配合胆汁酸等定向保肝产品,实现解(体)内毒、保肝的双向调节;肝胰脏白化严重的,要复配一定的抗菌药(如:阿莫西林、盐酸沙拉沙星等),防止继发感染细菌病,加重“水瘪子”的致死率。
D、肠炎防控:,可定期内服乳酸菌或丁酸梭菌;轻微肠炎,可内服大蒜粉(素)进行处理。
E、协调河蟹骨骼(甲壳)、肌肉、脏器的平衡生长,减少高温阶段的伤亡损失,特别是针对前几壳翻倍率特别大的河蟹更要重视。
3、溶氧充足是保障
①增氧设备要及时的开启使用,特别在极端天气、蜕壳期等特定条件下。②水浑、水浓、水绿塘口根据诱发原因及时调节,确保透明度适宜。③注重底质改良,减少底部耗氧。④消杀过后一定要及时改底、增氧。⑤调控水草长势,控制水草密度,适时打头、拉草。
□江苏好润 李志国
上一篇:
“白蕉海鲈”喜获澳门“通行证”
下一篇:
加州鲈稳中有升须警惕花身、烂身
上一篇:
“白蕉海鲈”喜获澳门“通行证”
下一篇:
加州鲈稳中有升须警惕花身、烂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