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5版: 民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揭阳再有两村举办和好仪式
多年禁止通婚习俗被打破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5月11日
版次:
05
云光村夹道欢迎梅畔村队伍。 林亮文 供图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黄博超
5月7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揭阳市榕城区梅云街道云光村装点着红灯笼、红地毯等,一派喜庆,老人组代表身着统一盛装,与村干部、乡贤郑重欢迎邻村梅畔村的队伍到来。不久,梅畔村一方如约而至,其中二人手扶一块牌匾,上书“睦邻友善”四个大字。和好仪式引双方村民纷纷围观。
老人组是潮汕地区常见的由村内长者组成的村级民间组织,掌管迎神赛会等宗族事务,此次和好仪式即由云光村和梅畔村的老人组主办。仪式持续至当天上午9点,以双方老人组代表、村干部、乡贤大合影结束。
至此,云光村和梅畔村多年的积怨正式化解,而最大的变化,就是允许通婚。
两村少年曾隔田对骂
梅畔村部分年轻一辈还记得小时候与云光村的同龄人隔田对骂甚至扔石头的情景,90后村民黄培士便是其中之一。他回忆,2006年前后,两村少年发生过几次类似的争斗,每次单独一方人数可多达30人。“我们从小就知道我们村和隔壁村是交恶的,对面估计也是,两边隔着田对望一会儿就会开骂。参加的人很多,主要是觉得好玩吧”。
梅畔村和云光村交恶不仅曾成为两村少年集体争斗的导火索,还让自由恋爱的男女望而却步。
“几年前有一对男女自由恋爱,到了谈婚论嫁那一步,女方家长不同意,导致两人分手。”梅畔村老人组的话事人黄学明介绍,受禁止通婚习俗影响,两村通婚的例子屈指可数,但谁也不确定恩怨由来。黄学明猜测,可能源于饥贫年代的农田水利之争。
党政搭桥促成和好仪式
事实上,两村积怨并不影响村民交往。
云光村老人组成员林楚标表示,因两村有一定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村民关系改善,例如两村的初中生都在同一所镇级中学就读;两个村都开设有工厂,双方部分村民就在邻村的工厂就业。
林灿洁是云光村的一名95后,他与黄培士是朋友。“初中同学很多是一个镇的,我就认识了好几个梅畔村的同学,交朋友还是看人,不是看村。”他说。
1994年梅畔小学落成和2000年前后新祠堂落成时,黄学明也曾向梅畔村老人组建议给云光村派发请帖,借机修复关系。当时他的建议被接纳,对方也应邀前来,双方态度友好。
希望和好对于两村人来说早已是心照不宣,但促成明面上的和好仪式需要有人带头。“今年年初,村支书找到我们几个管事的人聊天,问老人组对和好的看法,我们迅速召集成员开会,结果个个都十分赞成。梅畔村那边也是。”林楚标表示,党政搭桥给了老人组摈除陋习的信心。
近几年,揭阳市两村和好这类喜事时有发生:2018年5月,普宁市果陇村与北山村和好;2018年6月,揭东区池渡村和山美村和好;2018年12月,普宁市汤坑村与大长陇村和好;2019年5月,榕城区篮兜村与高湖村、伯劳村、屯埔村和好;2020年10月,榕城区梅兜村与椟松村和好;2020年12月,榕城区内畔村与夏桥村和好;2021年1月,空港新区塘埔村与桂梓村和好。和好的事为当地各村乡亲所津津乐道,也让梅畔村和云光村有所借鉴。
打破通婚顾虑非一蹴而就
举办和好仪式的重任落在黄学明身上,但他也不知如何着手,为此他专门前往夏桥村取经。为了节约费用,他把原本需要两次进行的仪式缩减为一次,一些仪式用品如红毯也向村民借用,还拒绝了请摄影师的建议。“仪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意,是为了以后能互相通婚、和谐相处。”黄学明说。
通婚禁忌被打破,林楚标和黄学明希望两村年轻人能够自由恋爱。“刚开始通婚,村民还比较谨慎,年轻人如果去相亲,一般不会给他(她)介绍刚和好的那个村的,所以就要靠年轻人自由恋爱、打破旧例。”黄学明笑着说。
云光村夹道欢迎梅畔村队伍。 林亮文 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灵活就业者可自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上一篇:
下一篇:
灵活就业者可自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