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0版: 畜牧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我国生猪存栏已接近正常水平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5月15日
版次:
10
目前肥猪出栏成本约每公斤17元,部分地区的猪价已经接近成本价。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张帆)据农业农村部5月14日发布的消息,今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继续保持恢复势头,目前生猪存栏量已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生猪存栏量超4.16亿头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1%,连续19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3.0%,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97.6%。目前生猪存栏量一直保持在4.16亿头以上,已经基本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辛国昌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们大概算了一下,如果按每头能繁母猪一年能够提供16头肥猪来测算,那么现在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一年提供的肥猪出栏量可以达到6.9亿头以上,这也意味着我们现在能繁母猪的量,如果按照正常的生产效率已经基本够用。”
辛国昌介绍说,目前,我国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并出现了两个积极信号:一是规模养殖快速发展。规模猪场从去年年初的16.1万家增加到目前的18万家,规模猪场的新生仔猪数同比增长58.8%。二是养猪场户更加注重生产效率。淘汰低产母猪不断加快,4月份规模场淘汰母猪量环比增长18%,同比增长96%。“大家都逐渐用高产母猪来替代,这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表现。所以从目前的整个形势来看,我们现在这个生产恢复已经基本接近正常。”
端午节或出现消费高峰
监测数据显示,随着生猪产能的持续恢复,市场供给增加,猪肉价格已连续15周回落。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集贸市场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每公斤36.09元,已连续15周回落,同比下降29.3%,比1月份最高价降了18.13元,比去年最高价低了23.55元。
辛国昌介绍说,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1800万头,同比增长41%。在此背景下,尽管五一假期餐饮消费持续恢复,消费需求补偿式释放,但猪肉市场价格不涨反降。“我们估计在端午节的时候,又是一个消费高峰,可能会拉动肉价有所上涨,但是从现在的这个情况判断,根据我们前期对新出生仔猪数量的研判,五月份到七月份这三个月,后来上市的肥猪量同比大概能增加50%左右,所以端午消费高峰即使拉动猪肉价格上涨,也不会有太大的幅度。”
猪粮比已不能客观反映盈亏
随着猪肉价格持续回落,各种养殖成本不断增加等因素影响,生猪养殖效益逐步收窄。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前,生猪养殖成本在每公斤12.5元左右,目前增加了4.5元。其中,玉米价格上涨导致的生猪养殖成本,每头均增加280元左右。与此同时,疫病防疫、仔猪费用、人工费用、折旧等成本项目都有不同程度增加。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目前肥猪出栏成本约每公斤17元,部分地区的猪价已经接近成本价。辛国昌介绍说,长期来看,生猪养殖的成本项目上涨都是刚性的,一旦涨上去,就很难再降下来。加上屠宰、流通等环节的加成,猪肉零售价格必然会水涨船高。
对于生猪养殖业来说,猪粮比曾是生猪养殖盈利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养猪业成本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猪粮比已经不能再客观反应养猪盈亏。
猪粮比,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猪粮比越高,说明成本相对较低,养殖利润越好,相反则越差。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猪粮比,最早是在上世纪90年代时提出的,那个时候,全国养猪行业90%以上都是一家一户的小农户养殖,既没有折旧也没有贷款利息,同时也不存在雇工,防疫成本也没有现在这么高。
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业已发生巨大变化,养殖成本结构也与过去完全不同,其中仅疫病防控、环保治污的成本每头猪就超过150元。因此,猪粮比已不适合衡量生猪养殖盈亏,检测和评判养猪盈利与否的指标已经与时俱进,更为科学客观。
辛国昌介绍,农业农村部每个月对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的猪场进行生产统计,可以直接监测到产能变化,增强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目前肥猪出栏成本约每公斤17元,部分地区的猪价已经接近成本价。
上一篇:
下一篇:
前四月我国肉品进口总量超350万吨
上一篇:
下一篇:
前四月我国肉品进口总量超350万吨
分享: